摘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的絕大多數定理和定律都來自于物理實驗,這門學科的學習也同樣如此,學生通過對實驗過程的觀察,不僅能夠提高物理知識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效率,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程度也有著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能夠讓學生較為深刻地認識到物理知識的本質,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記憶和理解的水平。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教研改革;實驗教學
在目前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還是沿襲著“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模式,雖然這種教學模式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如魚得水,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要,也根本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初中物理教育所提出的要求,除此以外,最為關鍵的是,這種教學模式降低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是造成學生思想負擔重和學習壓力大的罪魁禍首,也是學生學習興趣低下,課堂學習效率不高以及成績提高緩慢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加快和加深學生知識內化的過程,如何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這是擺在每一個初中物理教師面前的問題。筆者認為,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只有進行教研改革,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及開發和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為前提,進行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教授學生優秀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內在品質,避免生硬刻板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和加快學生物理知識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借助實驗教學的特點來幫助學生加深知識印象,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如何深化教研改革,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做出以下總結。
一、課堂教學知識教授與方法傳授并重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育的目標不能僅僅停留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層面上,因為學生的學習之路還很長,初中階段只是學生學習之路和人生之路的一個很短的過程,這個階段,成績的高低只是一個方面的衡量標準,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正確學習方法的掌握、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才是教師真正應該給予重點關注的對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教授學生知識,同時也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未來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物理能力
實驗教學是一種直觀的物理教學,它能夠細化學生知識掌握的過程,提高知識內化的效率,有助于學生對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除此以外,最為重要的就是實驗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發自內心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來,將自己所學到的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驗操作當中來,逐漸提高動手實踐能力,久而久之,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也會隨之大幅度提高。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將物理課堂搬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積極地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用自身所掌握的物理知識去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優秀學習品質。此外,我們還要注重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學生有一個優秀的內在品質,這些優秀的品質不但對學生未來的學習之路和人生之路極為關鍵,對眼下學生成績的提高也大有益處,是教師做好教學工作的途徑之一。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重點突破學生的學習難點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是有很多的實驗是不可能在實際生活當中完成的,因為有很多的實驗都是在理想條件下,或者是極為不常見的條件之下才能完成。所以,有關知識對于學生來講還是很抽象的,即使是掌握也是停留在一個很表面的層次。那么,如何讓學生深層次地理解這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的內化過程?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教學難題。很多的理想條件借助計算機技術都能夠加以實現,實驗的過程也能夠通過視頻播放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另外,一些很難在實際情況下見到的條件,例如高壓、微觀、宇宙空間等條件,也能夠通過計算機技術得以實現,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幫助學生理解和內化這部分知識。
總而言之,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深化教研改革,除了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之外,還要不斷地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做到與時俱進,將教學眼光放得更為長遠一些,不要僅僅停留在眼下學生成績的提高這一層面之上,要為學生的未來學習之路和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全新的教學理念來完成初中物理的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陸伯鴻.從一個物理教研案例談起實踐、總結、積累、跨越[J].物理教學,2012(3).
[2]趙光明.立足課改,挖掘資源,優化教研:基層中學物理教研活動探新[J].物理教學探討:中學教學教研專輯,2008(2).
(作者單位 安徽省巢湖市黃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