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標志,它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教會學生能初步感知、讀懂、理解文言文是中學教學的重點。
一、對文言文的教學在思想認識上的一些誤區
1.認為文言文的教學目標就在于讓學生理解文意。這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學習文言文,只要會翻譯就完成了任務。導致文言文教學僅僅完成由文言到白話的轉換,而對古代漢語特有的語言魅力、文化因素和人文因素等都極為漠視。
2.認為只有串講式教學法,才有實實在在的效果。這部分教師中有人認為采用其他教學方法花時間多,教學節奏慢,很難完成教學任務;也有人認為別的教學方法較虛、較空,無法做到字字落實、句句落實,難以保證教學效果;甚至有人還認為學習文言文,學生還不具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條件,只能采用串講式的教學方法。
二、文言文教學的八字訣
我在文言文教學中一直秉承這樣的觀點:文言文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是把某一課講好而應該是把每一課學好,它不要求五彩繽紛,但要求腳踏實地。教會學生自主解讀文章,是文言文教學成功的關鍵。在多年的教學中,我一直堅持以下八字訣,受益匪淺。
1.讀,就是疏通字詞、掃清障礙、自讀文章,初步感知文意。
2.譯,就是學生根據文言知識積累,試著口譯全文。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學生在口譯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疑問,這些疑問就是他們學習的難點,也可以作為我們教學的重點。
3.疑,就是存疑,在口譯過程中,學生將自己不會翻譯的地方用鉛筆畫出來,先別管他,繼續往下翻譯。待翻譯完全文后,再進行下一步。
4.議,就是討論。這一步要求學生在各自的學習小組中,把自己在上一步用鉛筆畫出的疑問拿出來,查資料、合作討論,爭取在組內解決疑難。能解決掉的疑問,就把鉛筆的痕跡擦掉。那些共性的問題,解決不了的疑問,就用鋼筆畫出來,留待下一步解決。
5.疑,就是教師答疑,學生在解讀文章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疑問,這些疑問有的合作討論解決,有的(用鋼筆標注的地方)是他們所不能解決的。當教師講解這些疑問時,學生的注意力很高、聽課興趣高漲,我的課堂是高效的。
6.移,就是知識的遷移。學生將疑問解決掉后,就要合作學習,把文章中的通假字、特殊句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找出來,整理在筆記本上,注意橫向和縱向地聯系其他課文,形成系統,進行一個回顧總結。
7.譯,這一步是教師主持翻譯,讓全班學生輪流每人1~2句當堂將文章從頭至尾通譯一遍,在翻譯的過程中,學生要順便把自己討論的該句中的文言現象講出來,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并進行補充解析。
8.練,就是做練習、鞏固提高。教師梳理出本課的重點、編輯學后練,讓學生課下閉卷完成。
在這八字訣中,前三訣是在課前預習中完成,4~7訣是在課堂上用1~2課時完成,最后一訣是課下作業。
總之,我認為這種學習文言文的方式,的的確確讓學生想學、會學、學會,堅持下來以后,學生獨立解決文言文的能力會飛速提高,最后會徹底扔掉拐杖而“勝于藍”。
(作者單位 山東省無棣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