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模式”之所以深受人們的青睞,主要是因為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的一切潛能,高效落實課堂教學內容,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打造高效課堂要有明確的三維目標
新課程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續的發展,而這種發展必須落實到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上。目標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所以,教學目標是否得當,是決定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因此,打造高效課堂,必須制訂明確的三維目標。制訂的目標要貼近學情,難易適中。在制訂目標時,要了解學情,既要對學生的學習做深入細致的調查,對學情了如指掌,又要對教學內容做認真分析,提高教學目標的針對性。制訂目標要克服形式主義,提高目標的可操作性。既要明確重點,又要防止過于籠統,缺乏可操作性,還要努力挖掘教材之外的課程資源,充實教學目標。
二、打造高效課堂要有恰當的課堂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高效課堂的導入必須是一上來就能激起學生求知欲的導入。因此,問題情境導入時,教師要根據教材和教學目標,設計與新課有關的,又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產生好奇、懷疑、困惑、矛盾的心理,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事實導入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發生在身邊的新事件、新研究成果等來創設引入情境,提高學生的興趣。學生會覺得學有所用,學有所值,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提高課堂效率。實驗時,教師可根據新課內容,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通過這個實驗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帶著問題去聽課,效果會格外好。
三、打造高效課堂要有好的教學方法
什么是好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因材施法,就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如對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學,創設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把知識點分解設置成問題投放給學生,設問環環相扣,層層推進,調動學生在積極的回憶、思考、推理中得出結論,在老師的引導、點撥、總結下完成教學目標。再如,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抽象難懂的內容,可以“講授法”為主。在了解學情、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采取啟發、引導、點撥來幫助學生學。對于那些介于學生自學和教師講解之間的內容,可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實踐證明,采取好的教學方法,能使課堂變得“活而有序、活而有度、活而有效”。
(作者單位 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里辛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