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習小組為中心,在導學稿的引導下,組織小組成員自學、小組討論、組與組互動交流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和合作機會,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和組織能力,將學生個人目標與群體目標聯系起來,形成良好的學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學習小組中,教師按英語成績好差給組員分A、B層。A層為點評組,負責為本組展示組成員點評;B層為展示組,負責展示所學知識及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點評組與展示組成員實行“一對一”幫扶制,實現全員進步。
關鍵詞:小組合作;互動式教學;點評;展示;評價機制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英語教學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英語教學正逐步走向科學化、時代化、社會化、素質化。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的學習,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陶冶情操、拓展視野、開發思維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因此,英語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營,而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壓抑學生的主體發展,忽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忽視了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的本質。為了優化英語課堂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采用了“小組互動式”教學模式。
一、“小組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基本概念
互動就是相互作用,根據教育系統論,可以把教育視作一個系統,組成系統的要素是教師、學生、媒體等,這些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既不能讓它們相對孤立,也不能過于強調一種要素的作用而偏廢其他要素?;邮浇虒W就是在教學中實現生生、師生、學生與媒體的相互作用,形成多元的合作、競爭、共享,通過多維和多層的互動,實現課堂的交互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實現教與學的共鳴。
“小組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習小組為中心,在導學稿的引導下,通過小組成員自學、小組討論、組與組交流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和合作機會,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和組織能力,將學生的個人目標與群體目標聯系起來,形成良好的學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如何構建“小組互動式”教學模式
1.學生分類,形成學習小組
根據學生的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等方面的差異,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使用暗分的方式把學生分成8人學習小組,讓各小組成員討論為自己小組取一個有代表性的、有寓意的、積極向上的名字。每組要選一名英語成績好、性格開朗、有一定活動能力且負責任的學生任組長,課堂上或課后都由各組長負責管理本組學習事宜,并對本小組成員進行評價考核。教師按照英語成績好差給組員分A、B層。A層為點評組,負責為本組展示組成員點評。B層為展示組,負責展示所學知識及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點評組與展示組成員實行“一對一”幫扶制,從而達到全員進步的目標。并予以組員A1、A2、A3、A4、B1、B2等編號,這樣的編號方式,便于在提問時按照題目難易,有針對性地叫學生回答。
2.課堂教學中實現“小組互動”
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主能力不是生來就有的,主要靠教師的激勵和引導,才能達到彼此互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去探究有價值的問題時,他們的思維才會活躍起來。(1)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備學生和學法,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分析教材,抓住重難點,充分考慮如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學會有關知識和技能。(2)教師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促使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勇于去嘗試解決問題,發動整個小組積極地投入到對問題的共同探討之中,并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的觀點和獨立的見解,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加以點撥,從而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新目標Go for it!》教材七(上)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Section B 3a時,我讓學生在朗讀課文之后,嘗試小組合作,針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結果他們提出了許多非常好的問題,如,What day is it today? Who writes this letter? What’s Lin Mei’s favorite subject? Why is Lin Mei usually very tired after calss? How long does Lin Mei have volleyball?等等。在各個小組競賽回答完這些問題之后,這篇課文的大意學生已經基本了解。善于提出問題和善于分析問題是一個人思維獨立的表現,獨立性是主動性、創造性的基礎,在課堂上讓學生提問是極為可貴的,教師應更多地為學生提供思考和提問的時間和空間。
參考文獻:
[1]高樹忠,劉鳳玲.創新課堂教學模式,2005.
[2]顧曰國.英語教學法,1998.
[3]加德納.多元智能新視野,2008.
(作者單位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