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一節枯燥、教條的政治課轉變成一節能充分展示學生才能的探究性課堂,培養他們的創新熱情,一直是困擾政治教師的一大難題,面對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解決好這一問題關系到政治課課改效率和學生素質的提高,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要上好能充分展示學生才能的政治課,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借鑒。
一、制訂完備的自學提綱
列寧說過:“不要死讀硬記,我們需要用基本知識來發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的思考力?!彼自捳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把教師主動的教變成學生主動的學,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完成這一過程我的做法是:課前根據教材的要求制訂了條理清晰的自學提綱,要求學生閱讀,引導學生相互啟發交流,把正文中的觀點整理出來,我在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一節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提綱:
1.我國的資源狀況怎樣?
2.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
3.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是什么?
4.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通過探究,學生了解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什么?他們之間的關系怎樣?對教材有了了解和認識,為下一步的講解做了準備。
二、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答疑解惑,做到情感的升華
列夫·托爾斯泰有這樣一句話:“如果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結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會創造,那他的一生將永遠是抄襲和模仿?!边@句話告訴我們教育工作者: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多么的重要!現行的教材除了有很強的理論之外,還有具體的實例,這就要求教師不能拘泥于教材,偏重于理論,要把學生帶回到現實生活中去,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創新能力,把教師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享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教學效果。
三、適當的習題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習題留在課后,作為鞏固知識的唯一途徑,課堂上教師滿堂地教,課后學生被動地學,完全割裂了新的教學模式,結果就出現了所謂的高分低能“人才”,而新的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要求將教與學完全統一起來,融入課堂教學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每節課時都要注意針對不同的知識點設計不同類型的習題,如,辨析、討論、問卷調查等。教師在講解時要有的放矢,因勢利導,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同時又營造了一種愉悅的課堂氣氛;教師在講評時提升了學生的情感,達到了教學目的,這樣既鞏固了知識,又達到了教學目的。以上幾點是我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雖然說不太成熟,但卻給我的政治課教學增添了不少的色彩,使我在每節課堂教學中都深深地體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也更加領悟到陶行知先生的話:“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那是教學生學。”本著這樣的宗旨,我會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更加努力,堅持做忠實的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者。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樺川縣四馬架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