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建立學習興趣、激發學習興趣、激勵學習興趣、體會學習興趣、享受學習興趣五個方面探討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員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學習興趣;物理教學;培養
楊振寧教授曾經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在物理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員的學習興趣,提高物理教學效率。下面結合物理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明確學習意義,建立學習興趣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基礎學科,許多自然學科的前沿領域,都與物理學有關。物理學對于培養學員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培養學員的創新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質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講緒論時,一定要向學員講明學習物理學的重大意義。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生活、興趣、志向等,結合具體的事例或問題進行教學,也可從科學的角度切入,說明一些當代熱點,如,能源緊缺、外層空間的開發利用等,無不需要物理知識去探索、去解決等等,當學生明確了這些問題以后,也就明確了物理學習的意義,從而建立了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設計沖突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對于大專學員,在中學已學過物理或在實際中接觸過物理,頭腦中對一些物理問題有所了解,當然大都是似是而非,這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常常會給他們學習物理造成許多困難,如果教員在教學中能恰如其分地利用學員在這些問題上的似是而非,出其不意地在他們面前展開一幅新的畫面,與學員頭腦中的原有認識相沖突,將會激起他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主動思索、認真探究,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關于物體運動和力的關系,不少學員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如,針對上述問題,在教學中,教員可設計如下兩種實驗:一是讓一滑塊在不受力的情況下,在氣墊導軌上運動;二是讓同樣規格的滑塊在一拉力的作用下,在氣墊導軌上運動,讓學員觀察兩滑塊的運動情況,思考力與物體運動狀態的關系。
三、聯系巨大貢獻,激勵學習興趣
物理學的發展始終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并對科學技術的進步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19世紀以來,在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指導下,人們成功地制造了電動、電器、通訊設備,引起了工業電氣化,使人類進入了應用電能的時代;20世紀以來,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理論指導下,人們對原子、原子核結構的認識日益深入,在此基礎上,人們實現了原子核能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的利用,促進了半導體、激光、超導、信息技術待新興技術的發明,使人類進入了高新技術時代。教學中,物理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適當聯系物理學對現代科學技術的巨大貢獻,可以大大激勵學員的學習興趣。因為,當學員知道并理解了物理學對現代技術的巨大貢獻,也就明確了物理學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地位,就會更加激勵他們學習物理課的興趣。
四、指導“重新發現”,體會學習興趣
物理教材中呈現的知識,大多是科學家們早已發現的、已經形成定論的知識和結論,教員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使學員掌握這些知識,這就涉及到用什么方法或手段的問題,是直接把結論答案告訴學員,還是指導學員用自己的頭腦去獨立思考,親自獲得知識呢?現代教育觀對后者的觀點是肯定的。因此,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員指導學員用自己的頭腦去獨立思考,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個“再發現”或“重新發現”的學習過程。教員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是向學員傳授結論,而是指導學員去發現。在指導學生“重新發現”時,教員要對教材作創造性的處理,而不一定按教材的呈現形式和組織結構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努力創造一種有利于學員獨立思考的情境,將學員始終放在探索者、發現者的位置上。當創造和發現伴隨著學員的學習過程時,學習將會充滿樂趣,將會產生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
五、提供“成功機會”,享受學習興趣
要使學習興趣穩定、持久,還必須依靠有效的學習,使學員經常能享受到成功的歡樂。“物理太難學,耗時多而收效少”,這是學員在學習物理時經常反映的一個問題。主要原因是學不得法,學不得法的根源是教不得法,教員應該從一開始就注重對學員進行科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和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逐漸使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適應物理學習的需要和規范化的要求,并給予持續的督促檢查。
教學中,教員要結合學員具體的認知特點和實際水平,精心制訂循序漸進的目標,要使學員經常享受到“成功的歡樂”,并且要對學員的“成功”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時的成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物理問題,可以說是成功;取得了一次良好的成績,可以說是成功;雖然成績不太好,但與原來的情況相比有了較大的提高,也可以說是成功。
(作者單位 山東省第二炮兵青州士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