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贊美、欽佩、尊重。”能否運用科學的恰到好處的方式表揚學生,是衡量現代教師素質的一個標準,也是衡量一個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標志之一。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向你的學生提出一條禁律,就應當同時提出十條鼓勵——鼓勵他們從事積極的勞動。”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對學生多給予表揚,讓他們感到親切,從而愉快地接受教育。
關鍵詞:適當時機;不同學生;行動和品性
一、選擇適當時機進行表揚
《學記》上有句話:“當其可之謂時。”意思是說,要按照學生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教育,才能叫“及時”。在學生表現出良好行為,取得一定進步時,一般應馬上給予表揚,及時強化,這樣,不僅能堅定學生做出正確行動的信念,維護本人的積極性,還能教育其他學生,促使其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傾向。同學中就會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老師要時時刻刻注意學生的努力,并不失時機地加以適當點評,給孩子一個有益的贊美,從而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如果對班級中的好人好事遲遲不做出反應,先進者就會產生低落的情緒,如果經常在事后很久進行表揚,則會大大削弱表揚的作用,成為“馬后炮”。
二、根據不同學生進行適度表揚
要掌握好表揚的度,講究表揚的分寸。畢特爾·B·科勒斯涅克在《學習方法及教育上的應用》中指出:“通常靦腆、畏縮不前、內向、惴惴不安的一類學生,對表揚的反應要比自信、更喜歡表現、潑辣的一類學生的反應來的積極一些。”因此,表揚也要因材施教,要適度。例如,同樣做一件好事,對于好學生,只要向他本人點頭微笑即可;對一貫表現差的學生,則應大張旗鼓,當眾稱贊一番;對做了重大好事的學生,表揚要廣泛一些,可由班級擴大到年級、學校;對做一般好事的學生,表揚最好限于班內。表揚要看對象:同年級同年齡的學生,知識水平各有不同,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該因人因內容而定,切不可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不同層次的學生。例如在做一道基本練習題時,學困生也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做不出來,而優等生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做好,教師就不能因為學生只要做對了,就給予表揚。所以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注意以表揚、激勵為主,指責、批評為輔。但我認為表揚也要講究方法,表揚要因人而異,否則會適得其反。
我在表揚學生時十分注意根據不同的學生和具體的情況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對于一貫表現較好的學生或者學生干部,盡量少表揚或者說根據他自己的意愿暫不表揚,因為這些學生平時受到的表揚太多了,表揚得太多,或者表揚得太過分了,反而會使他們在同學中被孤立起來;對于平時表現不太好的學生,由于平時受到的表揚少,就要毫不吝嗇地給予表揚,原來只知道批評學生要講究方法,現在感覺到表揚學生更要恰到好處。
三、贊揚行動和品性而非本人
贊揚學生,怎樣才能做到既有效力,又不養成驕傲自滿的情緒呢?這就要贊揚他所做的事和他的品性而不要擴大到他這個人。學生經過努力成績提高了,就應該贊揚他經過努力而成績提高了這件事。因為贊揚他經過努力,讓他知道受到贊揚的真正原因,他就會繼續發揚光大。而贊揚他聰明,就可能導致他產生沾沾自喜、驕傲自滿的情緒。老師的表揚應讓大家都信服而且快樂。被表揚者心里高興,同學也為他高興。當老師說“某某同學最聰明”時,也就意味著其他人不如他聰明。這樣把學生與學生進行比較的語言,老師應慎用。一個學生書讀得好,老師可以說:“你讀得真好,為我們大家帶來了美的享受!”同學們真的會陶醉在這樣的享受中并發自內心地感謝他、向他學習。可是,如果老師說:“他是我們班讀書最好的同學!同學們都要向他學習!”那么,恐怕同學們不但不要向他學習,還要跟他疏遠了。這樣“表揚他一個,打擊一大片”的行為應當避免。表揚或者獎勵某個學生,也不應以對其他學生的批評或者懲罰為代價。
任何一個學生都是寶貴而可愛的生命,每個身上都有無數的優點,關鍵是老師要具備一雙善于發現優點的眼睛。當我們不是用憂愁、厭憎的眼光而是用愛、寬容、欣賞的眼光去看學生時,我們會發現每個學生都那么可愛。那時,你的眼中自然會流露出溫柔、贊許的光輝。學生在這樣的光輝中,會和老師越來越親近,表現越來越好。欣賞本身就是最有效、最動人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齊學紅.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孫玉潔.給班主任的100條建議.開明出版社,2006.
[3]毛蓓蕾.毛蓓蕾的班主任工作.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開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