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睕]有想象,人們既不可能有什么預見,也不可能有發明創造。想象在學生的學習中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它是發展學生智力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生的想象力水平直接影響整個智力水平,因此,教師要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
一、豐富知識,儲備表象
表象是頭腦中所保持的過去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人對這些形象進行加工改造產生新形象就是想象。沒有相應的表象儲備,任何新形象都是難以想象出來的,正如伏爾泰所說:“如果你要一百個同樣無知的人去想象某種新的機器,一定就會有九十九個人什么也想象不出來,即使是他們費盡了腦筋,也無濟于事?!笨梢?,想象是以豐富的表象為基礎的。表象越豐富,其想象越開闊、深刻。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的頭腦中就必須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多觀察事物,積累知識和生活經驗,是培養想象力的前提。
1.學會觀察
葉圣陶先生說:“想象不過是把許多次數、許多方面所觀察得到的融合為一,團成一件新的事物罷了。假如不以觀察為依據,也就無從談起想象的作用?!贝笞匀皇巧衿娑S富的世界,我們應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觀察自然,接觸社會,感受生活,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并在觀察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發展好奇心和廣泛的興趣愛好,逐步打開學生想象的大門。例如,組織學生參觀展覽、名勝古跡,引導學生觀察東升的紅日、秋日的田野,欣賞悅耳的音樂、迷人的圖畫等等,使他們增加頭腦里的表象儲備,為想象提供取之不盡的素材。
2.重視積累知識和生活經驗
想象是在已有的表象上展開的,任何想象都不能離開已有的知識基礎。一個人的感性知識越多,就越能產生豐富的想象。古人云:“厚積而薄發”,大量的閱讀是培養想象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指導學生博覽群書、欣賞優秀的影視作品,關心時事政治,《十萬個為什么》《上下五千年》《安徒生童話選》……這樣,學生從大量的閱讀中,不斷開闊視野,廣取博收,獲得豐富的營養,積累眾多的知識,他們有了較為廣闊的知識面,才能發現各種知識之間的聯系,并受到啟示,觸發聯想和想象,產生知識的遷移和聯結,最終達到認識上的新飛躍。同時,豐富的想象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受。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應教育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引導他們積極參加科技、文藝、體育等活動,引導他們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積累表象,為發展想象力創設良好的條件。
二、營造課堂氛圍,喚起學生的想象
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用一個戰栗的心理寫出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平整的文字一樣?!痹谡n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就要為學生服務,充分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創造寬松和諧的人際關系,使學生在自尊、自信、自強、樂觀向上、愉快、融洽的心境中,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在師生共同進行的讀書、討論、探究、議論等一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并積極地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各抒己見,互相學習,答疑問難,教師可以獨辟蹊徑問學生,學生也可以打破常規問教師。教師更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新奇見解,鼓勵學生敢說、愛說、會說,甚至提出跟老師或課文不同或相悖的想法和問題。只有這樣,才會使學生的記憶大大增強,記憶的增強,又為思維和想象積累了更加豐富的材料和素材,從而提高了學生認識未知世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發展語言,激發想象
小學生的想象是在言語的調節下進行的,并以言語的形式表達出來。僅有豐富的想象,而無豐富生動的言語,就會使自己的想象永遠停留在直觀形象的水平上,而不能上升到詞的思維水平上來。在教學中教會學生聯想,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言語,這是想象的方法基礎。小學生想象的自覺性與目的性差,還不能做到為某一任務的實現而循著一個方向進行想象。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聯想的方法。如:從彎月想象到英文字母C,從“春華”想象到“秋實”,從小草的頑強生命力想象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從春雨想象到“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從吃葉吐絲、嘔心瀝血的春蠶想象到光明磊落、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從潔白無瑕、受盡磨難、培養后人的粉筆等去聯想到那些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人等等。我們教學生循著一定的軌道聯想,但不要限制學生的思路,教師的作用只在于引導。
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小學生的許多想象活動是在言語的調節下進行的,并且最終仍以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只有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才能使他們的想象從具體直觀水平上升到詞的思維水平,具有更大的概括性、深刻性與邏輯性。所以,教師要教會孩子通過想象去說清楚一件事、一個人或一個情節。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基本的就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既要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又要給學生創造一個適應發展想象力的思維空間,更要給學生塑造一個大膽質疑問難、探究、發現的空間,多角度、多方位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作者單位 河南省淮濱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