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思維方式,學科基礎及智力各不相同,在學習中出錯是不可避免的,作為教師面對學生在學習中的錯誤,我們是直接糾正他們的錯誤告知正確答案?還是讓學生在錯誤中發(fā)現(xiàn)問題而自己解決問題?結合教學中出現(xiàn)的典型案例,讓學生講出自身的想法,教師正視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并充分利用這種錯誤資源,引導學生在錯誤中學會反思,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并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傾聽;預設;興趣;錯誤;發(fā)展
在學生獨特的生活世界、文化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具有無盡的教育價值,是學生生活意義的源泉。心理學家蓋耶說過:“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錯誤是正確的先導,錯誤是通向成功的臺階,學生學習過程中犯的錯誤應該被看成是一種嘗試和探索的過程。其實,“錯誤”并不可怕,它是一個很好的教學題材,圍繞這一題材展開活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將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結合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談一些自己的方法和體會。
一、錯誤預設,促進發(fā)展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教師,很多錯誤是可以預見的。教師在備課時,應該預設到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并充分展現(xiàn)出來,以此為重點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嘗試錯誤”的活動中比較、辯論,在矛盾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錯誤”中尋找真理。
例如:在蘇科版8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三節(jié)《直線運動》中進行平均速度概念的教學時,對于平均速度的大小計算我在黑板上寫出了公式:V=S總/t總,學生往往對這一公式理解不夠全面,在這里我自編了這樣一道例題:一輛汽車上午9:00從昆山出發(fā)10:00到花橋,在花橋由于上下客停了30min,(在這里預設了學生易犯的一個錯誤)汽車10:30從花橋出發(fā)11:30到達上海,現(xiàn)知昆山到花橋的路程為20km,花橋到上海的路程為30km,求:1.汽車從昆山到上海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汽車從昆山到花橋的平均速度和從花橋到上海的平均速度又各是多少?大部分學生對于第一問中的總時間都取了2小時,把上下客用的半小時去掉了。于是我讓學生進行討論,是否應該去掉半小時?并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少學生認為這半小時汽車不在開應去掉,部分同學認為昆山到上海總共用了2.5小時,就應取2.5小時。這時我跟學生明確平均速度它反映的是某段路程的運動快慢,就比如我們要計算我們班物理成績的平均分,假設班上有位同學考試考了零分,那么這個零分是否要記入呢。通過這一錯誤的預設,讓學生帶著錯誤進行比較、探討,最終獲得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對于錯誤預設在整個初中物理教學中還有很多,例如在講解二平衡力時,用力推桌子,桌子沒推動,比較推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在講解是否有力對物體做功時,足球離腳后腳是否對足球做功等等,這些都是預設的材料,只要我們教師有肯研究、反思的精神,必然會將錯誤預設作為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從而提高教學能力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二、錯誤巧用,激發(fā)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興趣”,而“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生活中很多生活經(jīng)驗往往是片面和錯誤的,教師利用這種片面、錯誤的經(jīng)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知的欲望。
例如:在蘇教版8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二節(jié)《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時,我就先在投影上打出如下句子“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才能運動,沒有力物體就不能運動”“物體受到的力越大,運動的速度才可能越大”。對于這兩句話,學生往往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如靜止的小車,人推它才動;靜止的樹枝,風吹它才會動;靜止的足球,腳踢它才滾動,如此等等,如果不用力推、風不吹、腳不用力踢,這些物體是不會動的,從而持肯定態(tài)度。而當我把這些學生認為是“千真萬確的真理”的生活經(jīng)驗給予全盤否定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了,注意力立即集中到我所提出的問題上來。又例如在進行浮力的概念教學時,我先取出了一片鋁片和一個乒乓球,問學生如果我將鋁片和乒乓球放入水中,鋁片會怎樣,乒乓球又會怎樣?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認為密度比水大的物體下沉,密度比水小的物體浮于水面,這時我通過實驗:將鋁片彎成鋁盒,將乒乓球至于無底的雪碧瓶的瓶口并倒置后倒入水,學生馬上被這兩個實驗結果所吸引。這樣巧用錯誤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巧妙地引入了新課。同時使學生明白了生活中的經(jīng)驗在沒有經(jīng)過嚴謹?shù)目茖W分析、探究之前還是片面的,有時甚至是錯誤的。要正確認識世界,掌握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還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科學分析。通過學習,使學生對原有的認知作一完整的分析,以獲得一個比較全面、客觀的認識,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逐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非常有用。
三、傾聽錯誤,錘煉藝術
學生錯誤的價值并不能止于錯誤本身,而應通過師生的活動促進相互的發(fā)展。美國著名作家愛默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教師面對學生的錯誤,首先要做的就是善于傾聽,了解其內(nèi)心的想法,學生考慮問題的思維角度、思維方式及思考過程往往比錯誤的答案本身更具有價值,我們教師如果能正確、妥善地處理,必能錘煉教育教學藝術,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
例如:在進行滑動變阻器的課堂教學時,班上有位女同學分析滑動變阻器電阻變大變小時每次都會得出錯誤的答案,我百思不得其解。在我跟她個別交流時,我鼓勵她不要怕把自己的想法講給我聽,她的想法使我恍然大悟,她把滑片P的移動當成了瓷筒的移動,導致每次答案都相反。這時我就反思,可能是我認為在教學時向移動滑片這種問題不需強調(diào),而該位女生可能在實驗時也沒動手鍛煉。這就促使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僅僅在滑動變阻器的教學中)注意細節(jié)上的教學,注重女生的動手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教師不能忽視學生把在生活中學到的方法而錯誤地使用到學習中。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結合8、9年級物理教材對如何合理、正確地使用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錯誤,傾聽學生的錯誤,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提升教師的業(yè)務水平的一些想法。作為教師我們要知道學生在學習時出現(xiàn)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要允許學生犯錯,更要從錯誤中找出可以利用的資源,要合理辯證地利用學生所犯的錯誤。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里說:“差錯人皆有之,作為教師,對學生的錯誤不加以利用是不可原諒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葛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