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教學實踐,圍繞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讓預設更為有效,從問題預設、板塊預設、活動單預設三個角度展開敘述。
關鍵詞:問題;板塊;活動單
預設是指教師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對教學過程進行系統的規劃,使教學在一定的程序上運行。生成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即時出現的有價值、有創見的化學問題或情境為契機,善于調整或改變預先的教學設計,挖掘學生的潛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從而達成或拓展教學目標,使教學獲得最佳效果。[1]預設和生成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雖然生成并不完全受制于預設,但是有效的預設卻可以讓生成更加精彩。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讓預設更為有效,讓生成更加精彩,是廣大生物學科教學中的共同話題。為此,筆者結合日常教學實踐談如下幾點認識。
一、問題的有效預設,編織教學生成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是擔當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啟發者。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有的生物學知識無需老師的詳細講解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或是只需通過學生的自學過程即可完成。但也有一部分知識,盡管學生存在一定的知識基礎或生活經驗,但仍必須借助課堂問題式的自主學習,才可對這部分知識的條理、系統性做到完善。
教及《激素調節》時,學生需要了解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幾種激素的功能,可設置如下問題:1.激素是由哪里產生的?2.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有哪些?分別位于人體的什么位置?分泌產生什么?這樣的一系列問題設計是環環相扣,好似向導員似的引導學生有目的地看書,從書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避免了學生在看書過程中的盲目性,而是能迅速地從書中找到重點,有針對性地去進行課本的閱讀,并在自學過程中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也完全能按照我們所希望的過程進行。
再如,學及《花的結構和功能》時,學生需要認識花的各部分結構及各結構的作用,可以通過動手觀察花的結構,再結合如下問題教學:1.花的結構有哪些組成?2.花的各部分結構在花上著生的位置是哪里?3.結合花各結構的著生位置分析其對花的作用。帶著問題進行,學生對花的結構的解剖觀察更為細致,思考更為深入,認識更為準確、系統。
問題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具有目的性、針對性,問題的設計應當根據實際需求,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能讓學生在思考中有收獲,每一個更高一層的問題都應在前一問題的基礎上適度提高難度。設問時需要明確需要生成什么:是認知的生成、情感的生成,還是思維能力的生成[2]。因此問題的設置好似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就如爬樓梯般,目標明確,逐層深入,慢慢地達成教學目標。
二、預設知識板塊,讓教學生成機動靈活
板塊式預設是指教師將教學內容處理為知識板塊,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組織學生課前開展調查學習,充分預設知識板塊講授過程中學生的交流與認識,對學生較易疏忽、誤解、疑惑的點給予補充、糾正、強調與小結。
例如,學習《激素調節》時,其中“幾種激素的功能”的各知識點是相似相近的內容,可預設為知識板塊,采用填空布白的方法,讓學生回去后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做好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如下表一。
再如,講至《人體流動的組織——血液》時,也可采用此類辦法,對各類血細胞的結構與功能設置為知識板塊,如表二,充分預設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回答,并思考如何處理其回答,起到良好的強化鞏固的教學效果,譬如,有學生會談到血常規檢測紅細胞的數量應維持在一定相對數目,血液是紅色的,血液是咸的,血液會凝固等,繼續思考為什么,便能想到血細胞的重要功能。
板塊式預設,可以更加貼近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條理更加清晰,知識結構生成更加自然,教學生成更加靈活。
三、設計教學活動單,優化教學生成
教學活動單是指教師在課堂預設中,充分考慮為達成教學目標而設置的各類教學活動內容、步驟、反饋、評價,進而以活動單的形式分發給學生,以供課堂思考之用。設計教學活動單,應該遵循學生學習規律,從直觀至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簡單到復雜,由表及里,由外及內,同時應與學生的生活世界充分吻合,盡可能迎合學生的文化口味,如此方可實現教學生成優化與發展。
如,學及《種子的結構》時,要求學生通過種子的動手觀察來認識種子的結構。為此,設計如下探究活動單:
教學過程中,設計探究活動單,不僅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有序地開展觀察學習,進而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與思考,有助于促進教學的生成,逐步能夠培養起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思維與習慣。
教學活動單是一個靈活的學習助手,可以根據每節內容設計不同形式的活動單,可以是問題,可以是學習流程,不拘泥于形式,而是根據目的靈活采取形式。學生通過活動單逐步展開一節課的學習,實現在知識、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當前教育呼喚“減負增效”,這便要求每位教師思考如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根本是課堂,所以要提高效率也要從課堂這個根本出發,讓課堂成為學生獲取知識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陣地。有效的預設可以增強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快樂、輕松,讓學生愛上課堂、樂在其中。課堂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同構共建,融為一體,這要求我們為生成去尋求靈活的預設,讓預設去促進有效的生成。
參考文獻:
[1]王存寬,于淑兒.有效預設與動態生成的化學課堂教學.化學教學,2011(08).
[2]胡玉廷.預設與生成齊飛 反思共創新一色.中國德育,2011(10).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清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