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學生的基本組織者、協調者和直接負責人,是班集體的核心力量。在我們特殊教育學校,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性,班主任的職責更為突出,尤其是中途接新的班級。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三把火”燒得好壞,是班級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
一、情感之火,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班主任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學記》中所說的“親其師,信其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作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學生、熟悉學生,掌握耳聾學生的特點和心理狀況,滿足耳聾學生正常而合理的需要。根據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觀點,一個人要產生幸福感,必然產生多層次、多方面的需要。一個學生在學校不僅會產生教育的需要,也會產生生存的、安全的、友誼的、尊重的乃至自我實現的需要。耳聾學生由于聽力的殘疾,他們的心理與健全孩子有很多不同,主要表現為孤僻、多疑、冷漠等,因此他們較健全孩子更需要友誼、尊重,甚至自我實現。合理滿足學生的這些需要,可使他們產生幸福感,從而保證教育過程的正常進行和學生的健康發展。
由此,每接一個新班,我都要仔細地了解和研究學生,調查每個學生的致聾原因、家庭狀況以及其對集體的態度,對學習勞動的態度,對表揚批評的態度及表現等,對每一學生的狀況都了然于胸。課堂上,我采用多種幽默風趣的授課方法,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用教師的淵博知識和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住學生。課下,深入到學生中間,同他們交朋友,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
二、激勵之火,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不要讓任何一顆心靈的火藥未被點燃,而要讓一切天賦和才能最充分地發揮出來。遵循這一原則,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僅愛優秀學生,督促和培養他們,尤其愛后進學生。我和學生坦誠相對,以心換心,努力尋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以此為突破口,對學生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隨時表揚,使學生從教師公正合理的評價中體驗到教師深切的關愛和殷切的期望,產生要與教師密切合作的心態,從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挖掘學生的潛能。
對于后進生,我首先全面了解其后進的方面,找出病因,是在學習上有困難,還是思想落后,在不傷學生自尊的情況下展開了解情況。包括以前的班主任和課任教師,也可以和學生開誠布公地談心,使學生感到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的未來,談話時要以朋友的身份相處,切忌居高臨下,影響談話效果。然后,根據病因,對癥下藥,制訂出具體的轉化措施,并和家長及時取得聯系,勸解家長改變粗暴態度,發現孩子的長處,以長促短,爭取家長的配合。多管齊下,督促學生內化為前進的動力。
班里曾有這樣一個學生,以前各類文化課很少有及格的,并且紀律很差。接班后,我仔細觀察,發現他不喜歡文化課,沒有認真聽課的習慣,但是他卻非常喜歡體育,每次運動會,他都能為班級爭得不少榮譽,這正是他的“閃光之處”,也是幫助他樹立自信心的突破口。于是,我和他進行了談心,首先肯定了他對班級的貢獻,然后幫他分析學習成績落后的原因,使他明確意識到自己學習成績差并非不聰明,而是沒有認真所致。鼓勵他上課認真聽講,把體育場上的拼勁用到學習上。為了讓他全面發展,我和其他任課教師及時聯系,對他在學習上取得的每一點滴進步,都隨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三、導向之火,約束聾生不良行為
多數兒童都有欺生的行為,這可以說是兒童的天性,聾生尤善于此。面對新換的班主任,他們童稚的目光里充滿了疑惑和狡黠。“他(她)能行嗎?”這樣的疑問毫不避諱地寫在臉上。作為班主任,要沉得住氣,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加深師生情感、尊重學生個性、按學生的意愿和利益來管理班級的同時,不讓學生放任自流,自行其是。要善于引導,在學生的航線中起到一個導向的作用,讓學生在愉快的前進中感到:這個班主任真行!
剛接六年級不久,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值班教師告訴我,班里晚自習紀律差。違反紀律的幾個學生已經承認了,可班長硬說沒有。這樣一來,原先承認的學生也翻了案,齊說沒有,并且目中無人地回到了位子上。我暗暗告誡自己不能發火,沉默了片刻,我知道再問下去也無濟于事。于是,我換了一個角度,從《小學生守則》講起,當講到“誠實勇敢,一有錯就改”時,以班長為首的幾個學生都低下了頭,并主動承認了錯誤。在學生的航向發生偏離時,我并沒有強制他們,而是從另一方面引導他們,讓他們自覺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在不傷他們自尊的情況下,使他們走上正軌。
身為班主任,必須擺正自己的地位,理順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既要給學生一片廣闊的天地,讓他們自由翱翔,又要做好他們的領頭雁,在他們徘徊不前、后退或迷路的時候,指引他們走向光明和成功。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我們每個特教工作者用滿腔的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滿足耳聾學生正常的心理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喚醒耳聾學生的上進心和求知欲望,班主任工作一定會水到渠成,順利開展。
(作者單位 山東省平度市特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