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教育理念下,要求班主任必須經常與學生談心。“與學生談心”雖然表述起來只有五個字,可實施起來卻有著諸多的問題、諸多的細節需要處理。下面本人就任班主任以來的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心得,如有不妥,懇請大方之家批評指正。
一、充足的準備
有如教師上課要備課寫教案一樣,班主任找學生談心也要有充分的準備。要充分了解所談心學生的各個方面,設計好談話的方向,做好預案,有針對性地談話。這要求班主任要對班級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包括其家庭情況、學習情況、生活情況、與同學相處情況等等各個方面。準備的材料越多,談心越有針對性,越容易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容易讓班主任把握談心的局面和方向,避免在談心進行中班主任措手不及,影響談心效果。
二、座位的安排
找學生談心時,班主任與學生怎么坐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細節。首先,班主任與學生談心時,要求學生一定是坐著而不是站著。班主任坐著,學生站著,這是懲罰學生時的狀態,不適于用在談心上,因為這樣學生與班主任之間會產生地位上的距離感:你是班主任,所以坐著;我是學生,所以站著。地位的不平等會妨礙學生向班主任吐露內心。其次,談心時班主任與學生坐的方式也要注意。班主任與學生應并肩而坐,不要對面而坐。對面而坐,讓人聯想到這是談判而不是談心。談判是針鋒相對的,所以對面坐,而談心不是。即使對面而坐,也必須是近距離的,中間沒有桌子隔開的。總之,談心之前一定要盡量避免地位身份上的差異,不要讓學生有地位上的距離意識。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班主任與自己是平等的,是沒有距離的,這樣,學生才會愿意向班主任透露心跡,談心才可以正式開始。
三、精心的引子
老師上課,一般有導入部分。引子設計得好,能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班主任與學生談心也是如此,要慢慢引導學生,切忌上來就和學生聊成績,無論該學生成績是好是差。因為學生對成績很敏感,成績不好的學生容易傷自尊。可以先關心一下學生最近的生活怎樣,家里父母情況怎樣,和同學相處怎樣等等,給學生一個意識:原來班主任并不是只關注我的成績,還關注我的家庭和生活,然后再借題發揮,談談學習和成績,認真分析對策,讓學生通過談心,心中有所收獲。
四、耐心地傾聽
青春期的學生有很多心理問題,這些問題不能向家長講,怕挨訓;不能向同學講,怕傳出去。那么向誰講呢?老師,班主任。這時,要求班主任要善于做一名聽眾,傾聽學生的傾訴,盡量不要打斷學生的話,其實有些學生的心理問題只要找人傾訴一下就能解決。班主任只有多聽才能發現學生的問題,才能利用談心的機會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因為談心,談的主要是學生的心,而不是班主任的心。班主任不要總喋喋不休地講,應該讓學生講,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班主任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這才叫談心。有的班主任從學生進辦公室開始就一直講,學生只能唯唯諾諾,直到結束,學生也沒說出一句完整的話,何談談心呢?
五、談心的時間
班主任與學生談心不要有時間限制,不要把它當成學校的任務來做。有些班主任認為:無論談得怎么樣,反正我找你談過了,學校的任務完成了。學生從緊張到放松,從封閉到敞開心扉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限制時間,學生還沒有真正進入主題,談心就結束了,一點效果也沒有。曾經有一名女學生,父親去世較早,繼父對她不好,導致該學生十分敏感、封閉,不愿意與人交流。后來我把她叫到辦公室,從晚上6點一直談到9點多,晚自習放學。前一小時,她始終背對著我,我問一句她答一句,有時不做任何回應,不回頭也不抬頭;第二小時,她把身子側過來,依然趴在桌子上不抬頭,但是有話講了;到第三個小時,終于面向我并且抬起了頭,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事情。最后的結果是:她笑著離開了我的辦公室。后來只要有問題,不用我找她,她總是主動找我談心。如果此次談心有時間限制的話,恐怕什么作用也沒有,所以談心不要限制時間。
以上是我在班主任工作當中的一點體會,而且只是談心這一個方面。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這只是冰山一角。每次在班主任會議上領導都會強調兩個字——“極致”。要求班主任把工作做細,細到極致。如果每一名班主任都能把工作做細,而且細到極致的話,相信班級的各方面一定會非常好。
(作者單位 安徽省宿州市靈璧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