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我國各學校中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規范教育,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和保證的作用。因此,學校要把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作為育人目標,高度重視和加強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了解、引導和培養,用先進的道德文化鼓舞人、陶冶人、教育人,規范德育管理,為青少年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從而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建立德育工作網絡,形成學校德育管理機制
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堅持全校教師、全體職工以教書育人、以管理育人、以服務育人的全員參與原則,以黨支部書記、校長、德育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政治教師、共青團委書記、少先大隊輔導為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骨干力量,充分發揮學校各部門和全體教職工的育人作用。發揮學生會、班委會、學習小組、學生自我管理線的管理、監督作用,形成學校常規德育管理的有效機制,保證德育工作的正常開展與實施。
二、夯實基礎,注重兩支隊伍建設,形成學校德育評價機制
1.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
班主任是學校管理的中堅力量,班主任隊伍的工作能力將直接影響著學校管理工作質量,在當前的形勢下,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依然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因此,一是學校要繼續加強青年班主任的培訓工作和管理力度,全面推行班主任崗位責任制,堅持班主任量化考核制度。二是建立班主任常態性學習機制,定期召開班主任培訓會,以觀摩主題班會、班主任經驗交流、開展與校外交流等形式進行,強化理論學習、規范管理,提高班主任駕馭本職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強了班主任履行職務行為的執行力,努力引導班主任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變,由管理型向研究型轉變。三是班主任工作開展圍繞四個方面入手:(1)抓主題班會,進行正面教育;(2)加大力度進行日常班級管理;(3)加強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及優秀學生的培養;(4)溝通家庭、社會教育,督促課外活動的有序開展,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2.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
學生干部須具有責任心,嚴于律己,工作一絲不茍。定期對學生干部進行培訓考評,有利于促進學生干部不斷地自我反思,及時改正,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
同時,提倡學生自主管理,發揮先進學生的作用,鼓勵學生干部開動腦筋,創造性地完成任務。
三、積極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以各類活動為載體,形成學生自我管理機制
1.組織開展普法宣傳活動
根據當前社會和學生中出現的新問題,組織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加強法制教育和網絡道德教育。通過政治課、主題班會、晨會課、圖片展、專題法制講座等各種途徑讓學生分析案例,學習較為系統的法律知識,使學生學法、知法、守法;開辟法制宣傳專欄,在學生中普及法律常識,并大力宣傳網絡道德知識,反對沉迷網吧,引導學生進行文明、健康、高尚的網絡活動,提高明辨是非、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2.充分利用好班會課這一陣地,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班會課要做到“四有”:有時間、有主題、有備課、有記錄。確保班會課時間不被占用,每月確定1~2個主題,班主任要認真備課,使班會課有內容、有重點,班會課言之有物、言之有效,真正把班會課作為對學生養成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學習態度等教育的十分重要的渠道和陣地。
3.利用各種媒體對學生進行教育
充分利用校園內板報、廣播、LED顯示屏等各種宣傳媒體,尤其利用好國慶節等重大節日,加強對學生的國情教育、時事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對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不做閉門死讀書的書呆子,而要做一個關心社會發展,了解時事動態,并積極思考的社會人。
4.建立校園衛生曝光臺,強調學生行為規范,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寢室評比和“星級”學生評選,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四、齊抓共管,健全三結合教育網絡
對青少年的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方式、道德信念需要學校與家庭、社會溝通,進一步完善全員參與的三結合教育網絡,堅持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方可提升教育實效。一是定期舉辦家長學校,通過對家長的培訓,提升家長素質,提高家庭教育的功能。二是做好家校間的及時溝通工作,努力指導家庭教育,家校互相協助,合作育人。三是通過社區共建,與關工委、派出所、各德育基地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建設良好的外部育人環境,引導學生參加有益的社區服務,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與協調性,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總之,教育是培養和發展一個人的過程,它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優化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徑,不斷強化德育意識,循序漸進,才能培養出品行文明、品性健康、品德高雅、品質高尚的學生,真正使德育工作取得實效。
(作者單位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