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體制的逐步改革,國內研究體育專項發展的因素越來越多,多數高校的體育課程把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鍛煉習慣視為教學目標,忽視了專項體育學習的重要性。然而,實踐證明,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實行專項體育教學的效果要遠遠高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專項體育學習針對學生的個人特點,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而且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體育課程改革;工學結合模式
高職院校是以學生就業為目的的教學機構,學校有必要對當代企業開展的體育活動展開調查,針對企業的需要設立教學課程,提高學生的就業幾率。當前,專項體育教學在蘇州地區的研究還比較少,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為企業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改革被提上日程,急需開展。
一、高職高專體育改革的必要性
當前,企業文化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據調查,世界國際化企業,比如可口可樂、通用電器等,它們的平均壽命是100年以上,而我國的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才只有3到5年,造成這樣的差距的關鍵就在于企業文化。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動力。企業文化受到了企業管理者的高度重視,文化優勢是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取得效益優勢、發展優勢,甚至是人才優勢的前提。而如今,體育已經憑借其競爭拼搏、團結協作、超越自我的特性深入到企業文化領域,越來越多的企業高度重視體育。
在近幾年的企業招聘中,我們發現具有體育特長的學生往往是被企業優先錄取的,很多企業都希望員工能夠把在體育中的拼搏、團結的精神帶到工作中,有的企業還定期地舉行體育競賽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來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形象。因此,高職院校作為以學生就業為中心的教育機構,改革體育課程已經迫在眉睫。
二、高職高專體育改革的內容和途徑
我院是目前蘇州地區唯一一所生產制造類的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為教學目標,進行基于工學結合模式的高職高專體育課程改革是我校當前教育教學的重點。
1.調整傳統的體育課程
要想實現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目標,就必須將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外的體育活動有機結合,與社會人才需要聯系在一起,最好能夠將課外學生自己組織的各種體育活動納入體育課程中,以此形成課堂、課下相結合的體育課程結構。面對企業開展體育運動的現狀,我校目前開設的體育專項課包括足球、籃球、網球等一共九項,任課教師都畢業于體育師范學院,不論是理論功底,還是實踐經驗,都非常豐富,通過專項體育的開展,不僅使有項目基礎的學生體育水平更高,而且激發了沒有基礎的學生的體育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體育鍛煉的習慣,為學生日后的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針對不同的專業進行不同的教學
高職高專院校設有許多不同的專業,體育課不能籠統一致,一定要有針對性。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介紹不同的專業對應的體育教學項目,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要設置不同的教學模塊。比如機械制造專業、模具設計專業、汽車檢修專業等,這些專業的學生就業以后多數得站著工作,在體育項目的選擇時,要有目的地選擇游泳、慢跑、健美等體育項目;對于計算機專業、文秘專業的學生等,要有針對性地增加拳擊、健美操等體育項目的訓練,因為這類專業的學生以后就業是坐著工作的,非常容易發胖。
3.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根據專業、工種特點進行教學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持續進行,體育教學的目標已經由原來的培養學生運動技能轉變為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形成運動鍛煉的習慣。在實踐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因材施教,給學生自己練習的時間,要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進行引導,將學生的體育鍛煉與解決問題相結合,既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要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習知識的能力。
4.制訂教學大綱,建設職業實用體育教材
各高職院校有必要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制訂教學大綱,自主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在實際的體育課程中把學生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課程的體育文化含量。在高職高專的體育教學中,還要將職業與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內容加入到教育教學當中,滿足學生正常發展的需求,促進教材建設的科學化發展。
5.建立科學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高職高專院校不能只重視學習結果的評價,更要重視學習效果和學習過程的評價,比如對體能與運動技能、學習態度與行為、情意表現等的評價,同時也可以采取學生自評、互評等方式,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成績、測試成績和學生參與陽光體育活動的表現都要反映在該學期的體育課程成績中。
三、高職高專體育改革的預期效果
在當前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和企業人才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高職高專院校進行基于工學結合模式的高職高專體育課程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對這個教學課題的研究,不僅了解了蘇州地區企業對勞動者所具備的各種體育素質的要求,更主要是為體育教學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開展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改革與實踐,不僅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具備了進入企業最基本的身體素質和良好的企業文化素養,學校能夠培養出一批團結意識強、奉獻精神強、各個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型的社會人才。
四、研究基礎
1.目前我院開設的體育專項課,有完整的教學計劃、目標、課程總結以及學生選擇課程的一套流程
2.包括已經畢業的學生跟蹤調查表
參考文獻:
[1]王玉擴,陳慶舍,李會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07).
[2]趙蘇結,余衛平.高職院校如何貫徹“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