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課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在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性等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都把數學作為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編制,并且作為一項重點考查的科目進行教學。下面,我談一談在新課程實施中,關于師生角色轉換的思考。
一、新課程中教師的作用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提倡學生知識的獲取不是老師教授出來的,而是學生依靠自身的學習興趣,依靠一定的學習材料和學習伙伴,包括教師和同學的幫助獲得。據此,教師在教學中的講授地位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新課改的教學理論就是依照建構主義教學論提出的改革原則,削弱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改變以往課堂中,教師一言堂、教師一人才藝表演的僵化局面,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提倡協(xié)助學生的學習,提倡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和老師一起完成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獲得新的知識意義建構。新課改實施以來,教師和學生的地位、關系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教師由重視教案的編寫轉變?yōu)橹匾晫W案的編寫。全新的教學理念,使初中數學課程改革不斷走向深入。
教師應具有全新的教育觀念,把握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建立一種完全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共同學習、促進發(fā)展,這是新課改理念中課堂教學的新形勢和新結構。
教師有必要也有義務為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容易被激發(fā)。
教師對學生以激勵和贊賞為主,特別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火花,教師要及時捕捉,并且給予積極的鼓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學習,注重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新課程中學生的獨立性
學生的獨立性正是新課改倡導的理念,這種獨立性與依賴性是相對的,新課改后的重要理念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從依賴走向獨立。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質就是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學會學習、具有學習的能力。這種獨立性就是自主能力的體現,只有自主學習才可以真正獲得知識,才可以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獨立性是自主學習的靈魂。
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考,首先應該尊重學生個體的獨立人格,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主動、自覺地學習數學。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原有知識的同化,需要打破平衡后進行順應,然后再實現新的同化,最后形成學生知識的意義建構。這個意義建構是需要學生自己主動進行才能實現的,老師無法替代。
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能力后,可以通過閱讀教材而實現學習。在學習中進行實踐,感受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在學習及實踐的過程中,自己感受事物,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思考,形成新的同化,最后成為知識的意義建構,烙印在腦海中,為以后的學習和科研打下堅實的基礎。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思維,他們的思維活動不受老師的限制,不以老師的控制為思維轉移的標準,對學生的學習只能引導,不能強迫。教師只有真正重視學生的獨立性,尊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客觀性,才能實現教學的真正民主和平等。這樣的民主學習氛圍,才是學生喜歡的,才是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
教師應力爭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學生的心理特征,適應他們的認知能力,適應他們的思維水平。創(chuàng)設適應現代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使他們都有一種獨立的意識和向往,他們也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在學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就是學生追求獨立及至獨立能力形成的過程。老師應重視這個需求并盡力滿足這樣的需求。
每個學生自身所具備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學及初中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一定水平。所以老師首先要相信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形成自我發(fā)展的能力。教師肩負著正確引導學生發(fā)揮獨立性、充分發(fā)展自己獨立性的歷史使命。以往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職責,在新課改理念下已經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已經轉變?yōu)榕囵B(yǎng)學生獨立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新目標。
三、新課程改革中的師生關系
以往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存儲器,老師則是教學的主宰。新課改實施以來,教學理念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把教師確定為首席學習者、最佳合作者、教學引導者、能力塑造者等,要求教學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進行。
因此,初中的數學教師應該具有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體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課改理念。師生關系平等,課堂氣氛才會民主和寬松,才會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才能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教學的具體實施者,是學校教育的主要生產力,而教學是一個雙邊或者多邊的教學活動,在這個交流過程中,師生的關系和生生之間的關系顯得非常重要。
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是新課程目標追求的最高境界。新課改視閾下,教師的作用重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形成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學習方法,重在形成質疑問難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把已有經驗和后期形成的知識“同化”結合起來,解決具體的問題。
新課改要求師生在教學中平等對話,互相促進,老師要為學生的學習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設計出積極有效并極具操作性的教學方案來,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富有啟發(fā)性的討論模式,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思維和思辨能力,大膽表達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思考方法,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精神、溝通與表達的能力,引導學生分享集體智慧的成果,正確對待自己在學習中的地位。
四、中學數學教師的角色轉變
創(chuàng)新是21世紀的主題,創(chuàng)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和能力,是新課改培養(yǎng)的人才基礎。
創(chuàng)新應從質疑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是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散他們的思維。因此,要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由以往的應試教育向目前的素質教育轉變。初中數學教師應提高對課程改革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以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為己任,樹立新課改理念下的質量觀和學生觀。
實施新課改的前提是老師知識體系的更新、教學觀念的更新、課堂角色的更新,而教師角色的更新是新課改的重要標志。
目前,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經濟不斷繁榮。社會的不斷進步,對數學人才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因此不管是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還是造就一般人才,數學的學習都是極其重要的。
新課改倡導的重要教學理念之一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首席的學習者和教學的指導者,是配合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探索的輔助角色。所以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個性能力的塑造等,注重師生角色的轉換,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和能力的形成。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引下,轉變學生及老師的課堂地位,在平等、民主、放松的環(huán)境中,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作者單位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灑基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