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中數學教學的改革和發展,老師必須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從高中數學教學實際出發,對數學教學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思考
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教學,不但要求學生切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要注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重視知識之間的聯系與綜合,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實現高中數學教師的創新性學習。以下是本人對高中數學教學的幾點認識和建議。
一、實現知識點之間的有效聯系
新課標對于數學知識之間的綜合與聯系非常重視,不但包含同一知識領域中內容的相互連接,而且包括不同領域之間內容的相互銜接,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新教材還注重關注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相互聯系,以及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將學生的興趣拓展到了社會生活與客觀世界中的各個方面,對于拓展學生的視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作為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選擇的教學素材應符合知識滲透的原則,從實際生活、大自然、社會科學等角度出發,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例如,在教學“統計與概率”時,教師首先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雜志、互聯網絡等途徑搜集相關素材,然后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提煉出為學生所感興趣的問題,最終實現統計、概率以及其他領域知識的相互聯系。又如,在教學“三角函數”“數列”“概率”“參數方程”“導數及其應用”等知識時,它們都涉及對函數知識的再認識過程,體現了對函數知識的深入應用,此外,在很多實際問題中我們也會用到函數知識。如,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大,地球逐漸變暖;打電話過程中,通話時間之間的關系;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逐年增長;汽車油耗與路程之間的關系等等。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其積極性會更高,當然也會在綜合運用多種領域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重視培養學生有效學習的能力
要想提升教學效能,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成績,更要提升他們自主探究學習和創新思維的能力。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教會學生開展自主探究的基本要求、主要方法、整體步驟和實施要領,要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的實際操作,使他們的探究學習活動更具目的性和針對性等特點,全面提升他們實踐探究的能力;要堅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激勵性語言和各種教學實例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出來;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基本組織形式,開展組員間、小組間的互相協作,實現自學能力的全面提升;采取措施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充分發揮出來,讓他們去解答一些典型題目,同時引導他們結合所掌握的知識,自己改編和設置問題,深化認識所學內容,學會利用所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多種方法來解答同一問題,從而增強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科學運用多媒體開展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技術有著信息容量大、使用效率高、反映事物直觀形象等特點,如果把它運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去,能夠很好地彌補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中存在的種種不足。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知識產生過程的呈現及實驗模擬等,能夠更好地展示抽象的數學概念和教學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數學知識,加深體會,有利于知識點的掌握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意義上說,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可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成效,反過來說,課堂教學成效的高低也能直接反映出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情況。多媒體教學技術在高中數學中的具體運用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
1.投影、播放文字、圖片及音、視頻資料。比如我們可以用多媒體播放衛星運行軌道的相關視頻資料來導入高中數學中圓錐曲線的教學內容。
2.展示板書、知識框架以及試題資料等。在進行習題訓練課時,可以使用多媒體直接投影相關例題,免去板書的時間,配合黑板進行分析和解答,最后再投影出規范的書寫格式,對于那些容易做錯和容易遺漏的地方特別強調。另外,一些測試題也可以通過投影的方式進行展示。
3.全程展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比如在學習指數、對數函數、圓錐曲線變化等過程時,可以使用幾何畫板或其他多媒體教具演示指數圖像函數的變化。
4.投影并直接點評學生的作業或者課堂測驗。教師在進行課堂練習或者作業的布置時,可以事先指定幾名學生做,做完后由教師作為范本直接進行點評,也可以隨機抽查幾名學生的作業進行投影點評。
總之,數學教學是一門極具創造性的藝術,教師只有付出艱辛的努力,才能獲得好的教學成果。要堅持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教學要求,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最終目標,科學組織教學實踐活動,努力提高自身執教水平和能力,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效能得到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秋海.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技能分析與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蘇梅.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J].南方論刊,2007(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建湖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