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姓名:張育山
家庭狀況:父親在外地工作,常年少回家;母親打理生意,只能在周末見面;奶奶年齡大,負責張育山的日常生活。
在軍訓期間,該學生就表現得特別出眾,對教官的教導從不上心,并且還有對著干的表現,都說學生初來乍到,應該比較聽話才對,可是他卻表現出一副我行我素的樣子,于是我認為他是我需要花費大部分精力,重點盯防、改造的“大人物”。
一、表現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自從他軍訓以來就很不守紀律,當大家齊刷刷地向左轉的時候,他偏偏就慢半拍,仿佛要引起別人注意似的;正式上課的時候,他就變本加厲,上課發言時很少舉手,張嘴就說,毫無紀律可言,與其他班的同學在走廊上打打鬧鬧,下課玩瘋了,上課就靜不下來,導致很多同學都不愿與他為鄰;學習成績差,且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就算交了作業,那字跡恐怕就連他自己也看不清楚。
二、原因
就他的情況,我估計應該與他的成長環境有很大關系。通過與家長聯系,亦證實了我的想法。他的父母親因為生意忙,常年把他交給爺爺奶奶照顧,老人只注重對他的物質保證,對于他的教育卻幾乎為零。他的母親再三向我強調,他的本質并不壞,而且很聰明,只是缺乏管教,養成了散漫的習慣。我相信,只要努力、找到癥結所在,一切便會迎刃而解。
三、措施
針對他的問題,我在軍訓后就制訂了一系列的幫教措施,先從他的思想抓起,多跟他溝通。對于他上課沒有規矩的缺點,不能指望他一天、兩天就改變,要有耐心。
1.溝通從心開始
許多學生,之所以有那么調皮搗蛋的行為,其目的是想引起同學、老師的注意,想借機會表現自己。因為他們沒有優秀的成績引起老師的注意,只能通過調皮搗蛋而使老師多關注自己,歸根到底,他們只是希望老師多關心他們。
對于張育山(后文簡稱“山”),一開學,我并沒有過多地關心他或責罵他,而是靜觀其變,我的目的是想先弄清他在新環境下將會有的表現。果然不出我所料,在開學后第一個星期,山就成了我們班的“名人”。他的違紀扣分情況已經是我們班的“總冠軍”,是普通同學的五倍。就這個情況,我開始了與他的第一次“正面交鋒”。當我找他談話的時候,他一點都不覺得驚訝,反而有點得意的樣子。果然是塊“老姜”。
師:知道這次老師找你談話的目的嗎?
山:知道!因為我違紀了。(他臉上顯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師:那你知道違紀的后果嗎?
山:不知道。
師:在班規中已經規定,凡一星期中違紀情況超過3次的罰掃地,寫1000字檢討書,并約見家長。
這時的他,仍然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仿佛這種懲罰對他來說只是小菜一碟。就一般“頑固”學生而言,罰掃地,罰寫檢討書,這類懲罰并不算什么,但對約見家長一事還是比較怕的,但張育山這孩子對約見家長一事并不表現出特別害怕的樣子,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所以我決定改變我的“戰略方針”,先了解他的想法再進行處理。
師:對于這樣的懲罰,你服氣嗎?
他沒有吭聲,只是一臉的不平。
師:既然你不說話,那就按照班規辦事。不過約見家長一事,我會另行處理,你回去吧。
在這一回合中,我們算是打了個平手,他的情況比我預計的還要糟糕。一般學生對自己的父母還是比較敬畏的,但這個張育山卻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實在令我有點不明白。所以我打算先了解他的想法,再約見他的家長。
第二次談話:
通過幾個星期的觀察,我發現山并不是那種讓人討厭的學生,雖依然調皮搗蛋,但他對老師比較熱情。正如他的母親所言,他的本質并不壞。掌握了這個情況后,我再次找他談心。
當提到他的母親,山的情緒有點激動,原來問題就出在這里。原來他一直認為他的父母不管他,不愛他。到這時,我終于明白為什么他這么調皮搗蛋,只不過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
當我把山開學以來的違紀情況告知他的母親時,他的母親并不顯得特別驚訝,但當我婉轉地向他表示山已經流露出對母親的不滿。他的母親或許沒有想到后果會那么嚴重,整個人都驚呆了。我想,他們母子以后的關系應該會有所改進吧。
2.集體主義教育
自從山與他的母親關系好轉以后,性格較以前開朗了,對班里的事務明顯較以前熱衷,尤其是在班際籃球賽上表現尤為突出。這正是對他再教育的好時機,希望通過教育,培養他的集體主義觀念,從而改變他的散漫、缺乏紀律意識的不良習慣。
在一次與其他班的籃球賽中,我們班輸了,賽后的他表現得十分頹喪,看到他這個樣子,我還是比較高興的,不為別的,他不高興,正表現了他對班級榮譽的在乎。在由球場走回課室的路上,我特意跟他一路,要抓住教育的好時機。
師:怎么悶悶不樂的?
山:我們班輸了,當然郁悶啊!
師:盡管輸了,但我還是很高興的,因為你在球場上的表現真的很好,為我們班拿了不少分,我為你感到驕傲。
山有點不太相信的樣子,可能很少聽到老師這樣的表揚吧。
師:你在球場上的表現很出色,這是值得表揚的事情。如果你能把在球場上的團隊精神帶到班里,把打球的干勁用在學習上,那該多好啊。
山低頭不語,我想他應該明白我要說的話。有時候,像是不經意的教育比正經八百的談話效果要好得多。
自從班際籃球賽后,我經常開展那“不經意的”教育,山開始有微妙的變化,上課比以前守紀律了,起碼懂得先舉手再回答問題了。作業基本上能完成,不過質量有待于提高。見到他的變化,我心里暗暗高興,該是時候進行進一步的教育了。
在一次班會課上我特意表揚了山,因為他在飯堂撿到了10塊錢,并能立刻把錢上交到德育處,為我們班爭了光。
首先我給學生講了一個我在郁秀的《太陽鳥》中看到的故事:有一個韓國人在美國留學,在一次考試中,考了全班最低分,她哭得非常傷心,別人在寬慰她的時候,她只說了一句話:“我給我的民族蒙羞了……”
“一個身在外鄉的人,她不僅代表她自己,更加代表了她的家鄉、她的祖國。而大家在學校里讀書,代表的就是我們的班級。出了校門,就代表著學校。所以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大家不僅僅代表了你自己,更加代表了我們的班級、我們的學校。
上次張育山同學,在飯堂撿到了錢,就立刻把錢上交到德育處,他這種拾金不昧的行為受到了德育處老師的贊揚,更為我們班爭了光。我們應該為他感到驕傲。”
頓時,班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這時的山竟滿臉通紅,不好意思地垂下頭。這掌聲對他來說太重要了,因為這包含的不僅僅是贊賞,更多的是認可。我相信,從此以后,班里的同學會愿意接受他,幫助他,因為他是我們班的一分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這之后的一段時間里,他不斷在進步。當然,要他一下子變成一個勤奮好學的學生是不可能的,他偶爾還會出現一些小問題,如遲到、上課講悄悄話等,但較以前的情況已經進步多了。或許他的改變之路還很漫長,但我相信他會好起來的,因為他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什么都不在乎的張育山了。
四、結束語
通過教育張育山,我自己也有了不少收獲。他讓我知道,其實所謂的“差生”就是一塊被泥土掩蓋的金子。只要我們這些“淘金人”努力地發掘,把掩蓋在金子上面的泥土抹去,他們終究有一天會發出屬于他們的耀眼光芒。
我們的校長孫仲欽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偉大的,教育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還沒當班主任之前,我曾對這句話表示過懷疑,但在教育張育山之后,我改變了之前的看法。我不敢說是我改變了張育山的命運,但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他確實較以前進步了。將來的路,畢竟要他自己來走,我能做的只是幫助他找回本該屬于他的光芒。而我,將繼續努力,發掘更多的金子,努力做我的“淘金人”。
(作者單位 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和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