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高效課堂的探索和實踐已進入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我以為一節高效的課堂最重要的在于:實際生成與前端設計要完美契合。如果這二者之間出現了偏差,即預設脫離實際,或預設在實際操作時出現不科學的情況,那么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親身實踐來談談具體的做法。
一、教學中有關預設與生成的成功案例:讓生活進入課堂,讓學習走進生活,巧妙設置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我在上初中思想品德陜教版九年級《社會需要正義》一課時,以曾經網絡上全民熱議的“小悅悅事件”為例,播放相關的視頻,很快就把學生引入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去,讓學生談自己的感想,看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精心設計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習走進真實的社會生活,引發他們的求知欲,學生的學習就是“要學、樂學。”在學生群情激奮的時候,教師要因勢利導,依次拋出:“你對正義和非正義的行為界定是什么?”“為什么社會需要正義?”等一系列問題,適時做學法指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把學生的學習升華為“善學”。在學習過程中繼續設置情境,“當你遇到困難時,你希望你周圍的人怎么辦?”“當你看見非正義的行為時,你又該怎么辦?”誘導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感受正義制度的美好,教師適時點撥提高,升華情感,使三維目標很好地融為一體,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不夠理想的案例:多媒體使用不當,素材選取不精,導致教學偏離了主題
記得我在上個月進行“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一課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執法必嚴”,我上網查找了許多圖片、資料和視頻,更多的是反面事例,比如某法官包庇自己的親戚,某公安局長為自己違法的朋友脫罪,暴打當事人等事例,我在預設時認為大量的教學素材能使課堂氣氛更加熱烈,反面的事例更能激起學生內心對“執法必嚴”的認識,結果卻適得其反。當學生看到較多反面題材的圖片資料和視頻時,他們已經忘記了要學習什么內容,憤慨地抨擊那些執法者,有很多同學還搶著講述自己知道的更多類似的事例,整個課堂幾乎亂成一團麻,已經完全偏離了教學的主題。讓我明白了一個觀點,首先應該精選素材,素材要有力地說明問題;其次,切不可“滿漢全席”一起上,讓學生眼花繚亂,忘記學習目標,使課堂處于無法掌控的局面。教師應該適時使用多媒體,但切不可成為PPT的播放員,本末倒置。
三、提高自己運用教學機智的幾點做法
1.掌握課標要求,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一定要貼合學生的學習實際。
2.教學方法要形式多樣,正確認識多媒體的作用,要讓多媒體為教學服務,為教學錦上添花,而不是喧賓奪主。
3.研究學情,堅持學習,提高自身駕馭課堂的能力。當生成與預設偏離時,要巧妙地進行掌控和引導,很快調控到教學主題上來。
4.加強自身修養,內塑素質,使用規范幽默的教學語言、輕松愉快的教學風格來吸引學生。
5.精選教學素材,切不可求多,擾亂學生的學習視線,要以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為目的,讓學習成為生活的需要,為生活服務。
綜上所述,我認識到了科學的預設在教學設計前端的重要作用,也認識到了在生成偏離預設時教師要運用教學機智,扭轉局面,保證課堂教學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我想經歷過一些失敗的教學案例,我會更加注重預設,了解學情,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課堂。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高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