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基本的學習方式,以師生尤其是生生互動為載體,以合作交流為核心,以問題解決為目的,以小組評價為激勵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這也是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和正確的競爭意識、競爭能力,因此說,合作交流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但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仍有相當一部分課堂中的合作交流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師一宣布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就迅速圍坐在一起,小組里每個人都在張嘴說,誰也沒用心聽別人在說些什么;幾分鐘后,教師一喊“停”,學生立即安靜下來。而站起來發言的學生一張口就是“我認為”“我覺得”,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樣”,而不是“我們小組認為怎么樣”,因此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合作”;老師對學生的發言也往往是用“很好”“說得不錯”等語言進行淺顯的評價,缺乏將問題引向深入、能引發進一步思考的引導性問題。那么,思想品德課如何才能有效地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交流分享呢?
一、要做好小組成員的合理分工,明確各自的職責
首先,一定要選好學科組長(或小組長)。學科組長負責本小組同學思想品德課程合作學習時的檢查、指導和討論的組織,選定小組發言人、紀錄員等,是小組活動開展的基礎,因此要選擇對思想品德課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擔任,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可以說,組織分工是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
二、要有明確的學習主題和時間要求
明確、具體的學習(或討論)主題(任務要求),可以使學生學習(或討論)時有的放矢,減少無效勞動,提高學習效率。而對學習(或討論)提出明確的時間要求,則給學生以必要、適度的緊張感,培養其效率意識。一般的,學習(或討論)時間最好控制在1~5分鐘,最好是3分鐘左右。思想品德課的思考(或討論)應該從問題入手,采用探究的方法,因此要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動腦,讓學生探究。
三、要把握好學習成果呈現的時機和形式
學習成果一定要以小組呈現,這要求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時進行有效指導,提出學習成果交流時的基本要求,如認真聽各小組發言人的發言,補充完善本組的發言,向其他小組提出問題等。教師要鼓勵學生發言(回答),學生發言(回答)后,要問一聲“說(回答)完了嗎?還有補充嗎?”等語鼓勵學生發言(回答),并向全體學生提出“還有其他觀點嗎?誰還有補充?這個問題還可從哪些角度設問?與這個問題形式相似、本質相同但所用材料不同的有哪些?”等引發學生發散思維,深入思考。
四、要關注生活,力爭多才多藝
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關心政治,關注時政,關注社會,關注生活。課堂上要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組織教學,做到思想品德課教學與時事相結合,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這是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從而使思想品德課更加活潑、開放,更加貼近生活,更加生動有趣。
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同樣十分重要,它是合作學習成功發展的關鍵。小組合作的評價要做到:小組集體評價與小組成員個人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小組評價;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學習過程評價。要改變過去以個人成績為評價標準,以個人為獎勵對象的做法,要把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局面,實現共同進步。因此,要把“小組合作表現”作為主要評價標準,注重合作學習中學習過程的評價,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作者單位 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