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的活動轟轟烈烈地在黃石十五中各學科組中展開了,在這一活動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那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數學課堂,至今仍在我心中徜徉。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這活動真好。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初中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在備課中,我基本上認清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抓住了本課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各知識點運用了不同的教學方式。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的,但是,教材對于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應該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由于自身知識的不全面,備課時只僅僅抓住書上所提到的內容進行講解,而實際中有的知識點完全不止書上的那么多,因此,教給學生的內容不是很完整。在上課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導入部分
課堂導入是教師采用各種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系的一類教學行為技能。在導入部分中,由于教師自己緊張的緣故,把準備的東西講給學生的時候,完全是一種沒有感情的背誦,因此基本上就失去了導入的真正意義。
二、板書
在板書方面的首要問題是粉筆字寫得不美觀;其次是在教學中,已經講到其他內容時,前面內容的標題還沒有寫,回頭才去寫,沒有邏輯性;再次是板書內容少,沒有把重點的東西寫出來,導致在復習小結本節課內容的時候沒有可依賴性。
三、內容的講解上
要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備課的時候準備的內容挺多,然而在講的時候留給學生的時間太少,只是自己在講,基本上沒有拓展,即使拓展也只是幾句話,顯得很單調乏味。
四、內容的銜接上
一堂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一節課是由好多方面的知識內容組成的,如何把這幾個方面的內容組織起來,這就需要簡潔明確、自然得體、緊密連貫的銜接。在課堂上銜接組合過渡語用得好,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教學效率,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缺少這種銜接,在兩個內容的過渡上顯得很生硬。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教中學,學中研。這次課內教學比賽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從中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我也認識到,首先教師必須轉變自己在課堂中的角色。曾經有一位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師只是比學生早幾年接觸這些知識罷了,所以只有先后早晚,并沒有什么權威可言。”這句話留給我深刻的印象。是的,教師如果還固有著所謂的“師道尊嚴”,那必將不適應現在的社會發展趨勢。再者,現在的孩子見多識廣,未必沒有老師的知識儲量多。相反,如果老師停止了學習,就如同無源之水,那么,在時間的早晚上,老師也必將失去優勢。
富蘭克林有一句話:“空無一物的袋子是難以站得筆直的。”同樣,數學教師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不注重吸納時代的活水,創造力就是一句空話。在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注重學習是使自己不被社會所淘汰的最有效的手段。“課堂應是向未知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以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激情的旅程。”在陽光之中,花兒祈求艷麗,在風雨中,萬物祈求強健,在旅途之中,人們祈求平安,在課堂之中,我們祈求成長,讓學生與我一起成長,可使教師自身教學能力進一步鞏固,掌握一定的科學技術、社會知識及應具備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學科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和課程目標及課程評價方面的知識;掌握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及現階段的認知水平等各方面的知識。理解、把握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組織充滿生命活力的教學活動的能力,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作者單位 湖北省黃石市第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