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部分中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嚴重,思想自私狹隘,缺乏正確的價值追求,沒有社會責任感,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承受挫折能力較差,甚至厭學、逃學等,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家長、學生認知模糊,教師教學方法缺乏創新等情況。結合近年來的教育經歷,提出應從加強學校重視程度,充分發揮教師作用,改進教育方法等方面加以改進和解決。
關鍵詞:中學生;思想品德;問題;對策
一、目前中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思想品德課程是為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它在素質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但是,中學思想品德教育在現實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1.學校對思想品德教育重視不夠
當前,學校在面臨提高升學率的巨大壓力時,更多強調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出現了學校教育“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在課時安排、師資配備、實踐鍛煉等方面不能滿足思想品德教育的實際要求。
2.家長對思想品德教育忽視
部分家長不能充分認識“德是為人之本”的道理,往往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道德修養培育過程中家長的教育作用,使思想品德教育缺少了關鍵的支持力量。
3.教師對思想品德教育認識偏差
教師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體,但在市場經濟發展的當代社會,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與現實狀況存在反差,使一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對于社會主義的道德要求等不能講得理直氣壯,對一些實際問題難以作答,在理論和現實的兩難處境中非常迷茫。同時,教學過程仍停留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上,課堂缺乏吸引力,影響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實際效果。
二、解決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問題的建議
1.強化學校對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程度
一是改變只注重學生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辦學思想。二是優化專業教師隊伍,建立專業教師團隊,注重加強教師的進修培訓,提高業務素質。三是開發社會實踐活動渠道,讓學生在社會的大課堂里接受教育熏陶。
2.著力發揮中學思想品德教師的主體作用
(1)善于了解和掌握中學生的思想狀況,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
教師要從本學科的實際出發,全面把握學生的德育狀況,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和必要準備,更是德育的源泉所在。為此,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背景和原有的思想認識狀況,還應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大量共性問題和個別問題,運用集體教育和個別輔導的方式,積極與其交流,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運用富有震撼力的實例感染學生,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現代教學論認為,思想品德學習屬于情感領域,其學習結果是學生的態度和思想品德發生變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努力搜集鮮活的、具有震撼力的實例榜樣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高尚的情操,又要在課堂教學中及時貫穿時事教育,用典型事例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并使知識轉變為行為。
(3)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動性
現代社會中學生的信息來源廣泛,且良莠龐雜。中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易變動、好模仿、辨別能力差等特征。倘若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和解決學生的錯誤認識,則可能對學生、對社會的發展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搜集相關案例啟迪學生,引導學生正確了解知識,區分正誤,辨別是非,提高認識。
三、改進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轉變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
課堂教學由傳統的“灌輸型”向“指導型”轉變,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其積極性,使教材中的知識經過教師的指導,被學生內化為自己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
2.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講授
要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可以通過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形式,增強感觀認識,培養正確行為觀念和高尚道德情操。
3.培養教師的溝通和疏導能力
要在課堂內外創設好心理氛圍,架起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橋梁,疏導學生的心理困惑與疑慮,以平常的心態寬容他們在成長中所犯的錯誤,理解他們在成長中所存在的困惑,引導他們敞開心扉,排解學生的思想障礙與心里苦悶,及時改變可能存在的對抗動機,取得學生的認可和共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總之,要提高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進一步發揮它育人的重要作用,就必須正視當前存在的問題,積極找出對策,解決問題,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努力把中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龐維國.教學學習與教學設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唐曉杰.課程改革與教學改革[M].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
[3]邱風毅.高中政治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三步曲[J].網絡科技時代,2008.
(作者單位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