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愉快教育是從情感入手的人格教育,它以愛、美、興趣、創造為要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有意義的、成長是快樂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愉快教育這一新型模式可以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用快樂去感染學生,一邊運用,一邊思考和分析。要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快樂。
關鍵詞:情感;愉快教育;教學方法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根本區別在于素質教育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如何改變過去“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把素質教育的宗旨落實到英語課堂教學,是廣大英語教師面臨的重要研究課題。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活潑好動,所以小學英語教師更應將死板的教學轉變到全面培養人的素質的愉快教學上來,在實際教學中用靈活多變的愉快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一、什么是愉快教育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愉快教學。《論語》開篇就載有孔子對愉快教學的認識:“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學而》)在西方,許多有見識的教育家同樣曾對愉快教學有所研究。所以,筆者認為愉快教學就是: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使其保持有利于學習潛能充分發揮的最佳情緒狀態,主動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愉快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教學策略
愉快教學符合教學規律,重視學生個性的完善發展,以愉快的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地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英語興趣。愉快教學中,興趣,是其核心;快樂,為其靈魂。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小學生好動、好玩、好勝的特點和思維的發展規律,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熱情,達到學習的高效性。
1.師生溝通情感,構建課堂和諧氣氛
托爾斯泰曾說過:“如果一個教師僅僅熱愛教育,那么他只是一個好老師。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教育事業與熱愛學生相結合,那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所以,要建立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必須和學生溝通情感,建立民主型的師生關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優點,對學生多加鼓勵,使他們在情緒上得到滿足,使之學習心境保持“愉悅”,從而使學生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都處于良好的活動狀態,產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強化學習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
2.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
學生對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或趨近的傾向,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它是教學效果的一個方面。愉快教學對英語興趣的影響可以理解為“愉快教學(教師控制)——英語興趣(教學效果)”。興趣是人產生愉快情感的重要原因,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依賴。而愉快教學恰是能激發學生熱情的教學方法,它可以憑其特有的魅力在使學生學英語感到愉快的同時激起他們濃厚的興趣。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掛圖和模型,給學生直觀的感覺,還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條件,運用幻燈片、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電影等視聽設備以及電子計算機進行電化教學,運用視聽設備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而生動的感性材料。例如播放英語原聲電影。原聲片語言密集程度高,交際環境真實自然,語言從形式到內容上賦予了極其豐富的內涵,能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創建第二課堂,輔助愉快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第二課堂是在課堂之外的,以學生實踐為主的教育形式,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補充及延伸。通過充分利用第二課堂,讓學生們在運用已經學到知識的同時,體會外國風情,了解外國文化,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如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分成多個小組,學生們自己根據教師所設定的場景編對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表現好的小組給予獎勵。讓學生們圍繞問題,各抒己見,互教互學,互相切磋,相互啟發,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思維由集中而發散,又由發散而集中,而每個人的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發展,這樣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鑒、啟發、點撥,興趣濃厚地參與小組討論,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結語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是一種不在于傳播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的教學藝術。”英語教育就是把“快樂學英語的理念”融入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促進他們旺盛的精力,積極的態度,主動在快樂的課堂活動中自主學習,享受英語學習所帶來的每一份快樂。總之,愉快教學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表現欲望,學生能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發揮主體作用,真正使學生“樂中學”“學中樂”,最終實現愉快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6).
[2]蔡汀,王義高,祖晶.蘇霍姆林斯基選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3]張淳.論通過愉快教學構建和諧英語課堂.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06,8(6).
[4]陸玲妹.師生共享愉快教學.科學大眾,2011(6).
(作者單位 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