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素質是當今社會人才最寶貴的素質之一。創新人才的成長靠教育,創新素質的發展需要創新教育來培養。創新意識的培養和開發是培養創造人才的起點,只有注意從小培養創新意識,才能為創造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我認為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改革課堂教學,認真實施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下面簡單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精心設計問題,給學生創新的機遇
讓學生發現問題,多角度思考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提出疑問,發表新見解。如教學正方體有8個頂點、6個面、12條棱這個知識時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教師提供的學具搭一個正方體。學生們紛紛動手搭了起來,但是一段時間過去了,問題來了。有的小組搭的正方體不像樣,有的連一個完整的正方體也搭不成。為什么呢?帶著問題去觀察、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原來有11根小棒,有12根小棒的也是長短不齊。學生們自主探索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其實小學數學中的許多知識,只要教師認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大部分知識是可以通過學生自己努力掌握的,沒必要用傳授的方法將知識教給學生。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不僅學到的基礎知識得到了應用,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不斷創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養,從而漸漸形成了創新的能力。
二、設疑激智,提供充分的時間,給學生以創新的機會
人類的創新不是某一個科學家憑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進行不斷的實踐。要布設問題懸念,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同時給學生足夠的思維時空,使其拓廣思維角度,跨越學科界線,對問題窮追不舍,刨根問底。“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義都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多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要給學生一定的思維時空,給學生創新的時間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是一個對知識再發現,不再是主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探索過程。探索要有足夠的時間保證,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是不同的,因此必須注意各名學生的特殊性,合理地安排學生探索時間。減少自己控制的時間。留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表現的時間、多一些創造的體驗。
三、開展科技活動,充分展現學生的創新能力
從課外興趣小組開始,建立初步的創新活動的基礎。通過教師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現有條件,想方設法開展課外活動。比如完成課本上的小實驗等,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才華。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打破常規思維,嘗試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思路去解決同類型的問題,這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激發學生大膽創新的斗志力。而且我們的數學課本中存在著大量能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素材,應該把它們挖掘出來,不失時機地訓練創新思維。
(作者單位 河北省辛集市新城鎮大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