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就是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寫作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然而現在的小學生普遍存在討厭作文、害怕作文的心理,要改變這種現象,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
寫作離不開觀察。觀察生活是正確認識生活的前提,對事物的細致觀察與粗枝大葉的觀察是有很大區別的。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他們對周圍所有的事物都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指導學生學會觀察方法,從而使學生因好奇而產生興趣,因有興趣而樂于觀察,才能把觀察對象寫得具體詳細。
二、培養學生分析的興趣
在時間生活中,有效地組織學生觀察事物,能對周圍事物有一定的了解,但還不能解決寫作能力提高的問題。在學生學會觀察的同時,有效地指導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分析,才能培養學生分析事物的興趣和能力,有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例如,在寫小草時,應從小草生長特點入手,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不怕風吹雨打,能在艱苦的環境生存,即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真實寫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分析興趣,產生寫作動力。
三、要抓住真實情感
學生在觀察和分析中,獲得的最能表現文章主題的具體感性材料還不夠,必須要融入學生真摯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并不是鼓勵學生亂想,而是要基于現實生活實踐和原有生活經驗進行合理的想象。學生有了想象的興趣,思路才能開闊,思維才能靈活,語言才能豐富,寫文章時才會妙筆生花。
對于小學生來說,就是要求他們在文章中寫自己的真心話,要寫得樸實,有思想感情,能感動讀者,引起讀者的共鳴。在日常生活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想對別人說的心里話,怎樣才能讓他們無所顧忌地說出來,在于學生是否樂意對你說,有了說的欲望,才能表達出學生的真實情感。
總之,學生對作文有了興趣,才能樂于去觀察,樂于去分析,樂于去想象。作為教師,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引導學生寫好作文的關鍵一步。
(作者單位 劉同華,劉瑞軍:吉林省蛟河市黃松甸九年制學校 杜英秀:吉林省蛟河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