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負高質”必須向課堂40分鐘要效益。學生的“輕負擔”來源于教師的不斷思總結,教學實踐中要做到課前“三拼”,課后“三清”。
一、拼教案
在備課之前做好三件事情:
1.每發到一本新書,第一件事情就是讀教材,做好分析,對本冊的知識點、教學的目標做到心中有數。
2.備課前對每個單元做好“單元知識點整理”,對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并羅列,準確地把握。
3.設計好導入與自主學習部分。對學生前測的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快速找準學生的知識起點,便于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重難點。
備課一般要經歷三個過程:
一備:依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確定教學目標,獨立備課。
二備:向他人學習,找多個優秀的教案,認真與自己的教案進行比較、反思,從而發現自己的漏洞,找出差距。
三備:參照別人的備課,對教案重新進行梳理,不斷調整。
二、拼課件
整合網絡資源,找到最佳的演示方法。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拼習題
1.精做
課前教師要把題目先做一遍。了解題目涉及的知識點,理清本堂課的重難點;預設學生會遇到的困難,并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
2.精選
選擇不同版本的教輔資料,從中選擇題目集體講解、練習。對每課時的易錯點進行梳理,使精選的題目、作業的設計更具有針對性。
3.精練
當堂練:把與知識點有關的易錯題作為當堂練習的主要類型。可采用投影出示題目,讓學生把答案寫在草稿上,等全部做完后邊分析邊互改。
考卷練:每個單元結束,將作業本上錯得最多的題目整理出來,作為單元復習補充練習的重要部分,拼成一份鞏固練習卷。
課前“三拼”,為常態課的課堂教學高效開展奠定了基礎。要想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必須還要做到課后“三清”。
一、清批改
學生的作業本個個清、天天清、本本清。保證大部分作業都能在學校完成。學生的回家作業不超過30分鐘就可以獨立完成,較難的題盡可能在學校里做。
二、清輔導
課堂上要特別注重對1/3后進生的輔導,提問偏向他們,讓每一個知識點都落實到位。
三、清知識
對于學生的學習錯誤,除了及時地進行反饋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反思。
(1)讓學生分析錯誤原因。(2)讓學生對錯誤進行自我統計,也便于老師收集錯誤。(3)單元結束后,讓學生自己整理本單元的知識點,進行自我回顧。(4)臨考試,要讓學生自己編一份試卷,把平時或復習中掌握得不好的知識編成“錯題復習卷”再認識。
(作者單位 湖北省鄖西縣河夾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