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鼓勵獨立思考,鼓勵發散思維,音樂是加強美育的主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課程。
關鍵詞:藝術教育;課程;互動
藝術教育的學科性質應屬于人文學科,這是由藝術的人文本質所決定的。藝術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類審美把握和正確認識生活的形象反映,是人類審美追求的最高形式,是人類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作為中學的音樂課怎樣落實到實際教學之中呢?本文擬就中學音樂的教學方法做一些探討。
一、興趣教學法
在教學中,我們應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興趣、需要和態度,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經驗相聯系,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喜愛并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如果學生不是很喜歡或沒有興趣,甚至討厭音樂課的話,我想可能一切都是空談。因此,這一環節比較重要。例如,在唱歌課中,我們只要求學生會唱,而不是重點解決唱歌技巧難點,這樣同樣能讓學生深刻領悟音樂的發展變化,并逐步培養學生的興趣,滋長學生的音樂記憶力。
二、音樂實踐教學法
我們的音樂課不能只讓學生停留在聽一首曲子、唱一首歌曲的簡單化教學上,而應使學生通過各種音樂實踐活動,形成終身學習音樂的能力。也只有引導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去,才能展現他們的個性與創造能力,并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以自由而充分的發揮。讓學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去體驗音樂,形成多樣化的音樂活動,無疑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最有效途徑。
例如在唱歌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進行體態律動與舞蹈設計及各種表演形式,使他們的思維在動作的支配下處于興奮狀態,從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音樂課上,對音樂產生共鳴,并走進音樂。
三、多樣綜合式教學法
為了讓學生對世界各民族不同的音樂文化有所了解;為了使學生逐漸對藝術的特征有所認識。教師應把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相結合來擴大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加教學信息量。也只有實現學科間的交流,建立科學、藝術、文化、技術間的聯系,實施整合教育,才能使學生形成綜合性極強的基本素質。
如七年級上冊第一課《綠色的祖國》,通過唱歌,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要讓學生懂得我們應該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不能污染環境、污染空氣等;也要讓學生知道除了用音樂可以表達對大自然的美之外,也可以用詩歌、繪畫等來表達。這就是與其他學科綜合的教學方式。
四、互動探究式教學法
為了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探索,啟發他們積極思維,讓他們在思考與研究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因此,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鼓勵獨立思考,鼓勵發散思維,允許有不同的意見。這樣,不僅使音樂教學過程洋溢著生命力,而且為學生提供了寬松、自由的創造空間,能激活學生潛在的創新特質和思維,從而使審美教育進入新的境界。
如八年級教材《我和我的祖國》一課就可以讓學生在聆聽、創造性思維、探索、表現等活動中,自己總結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自己是祖國不能分割的一部分。
總之,我們音樂學科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尤其是現在新課標的改進,更加使我們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
(作者單位 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箐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