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好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那么,設計課堂教學問題有哪些策略呢?
關鍵詞:問題設計;科學化;層次化
一、設計問題的情景化
一個有效的問題,首先應該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教師要盡可能地挖掘教材中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系的知識點,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準備進行設問。
案例:“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教學
提出問題:(1)當你把白菜剁碎準備做餡時,常常要放一些鹽,過一段時間后就可見有水分滲出,這些水分是從何而來?(2)蔫了的青菜葉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后,會有什么變化?(3)如果我們長時間用肥皂洗衣服,手的皮膚會出現皺縮,這說明什么呢?(4)動物細胞是如何吸水和失水?這樣的問題設計源于生活,又緊扣教學內容,為新知的學習提供了一條清晰的線索。
二、設計問題的科學化
問題的內容和表述都應具有科學性,教師首先要分析教材,了解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明確本節與其他章節的聯系,找出教材中的思維點,使所設計的問題緊扣教學的重點、難點。
案例:“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的教學
1.細胞中的糖類
提出問題:在我們日常的膳食中,饅頭、米飯是不可缺少的主食,它們含有豐富的糖類,糖類由哪些元素組成呢?它在細胞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
2.細胞中的脂質
每100克松子,含有水3克,蛋白質12.6克,脂肪62.6克,碳水化合物19克,膳食纖維12.4克,維生素E 34.48毫克,鈣3毫克,鉀184毫克,鐵5.9毫克等。
請找出脂質含有哪些成分,它們有何功能?
三、設計問題的層次化
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根據教學的需要,按照教學程序、知識結構循序漸進地設計。所設計的問題必須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體現出知識結構的嚴密性、條理性等,從而給學生以清晰的層次感。
案例:“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的教學
提出問題:(1)有氧呼吸可分為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反應場所在哪里?反應物、生成物各是什么?(2)什么是有氧呼吸?寫出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分析有氧呼吸反應式中各種元素的轉移途徑。(3)在細胞內,1摩爾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以后,可使1161kJ的能量儲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則以熱能的形式散失掉了,那么,有氧呼吸的能量轉換效率大約是多少?
四、設計問題的思維化
1.問題設計要激勵學生思考——問題按其自身的屬性、設問的指向、答案的深度和廣度,可大致分為三類:事實性問題(是什么)、分析性問題(為什么)和應用性問題(怎么做)。“是什么”的問題不具有思考性,不能算是有效的問題,“為什么”的問題能引發一定的思考,“怎么做”的問題需要在思考的基礎上尋找方法,加以應用,這兩類問題都是課堂教學中應該倡導的,能激發學生的思維。
2.問題設計具有開放性——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多角度、多途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
3.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教師提出問題后,不僅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要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時間,回答完問題后,還需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來補充或更正自己的答案。
新課程背景下,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問,巧妙提問,以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耐人尋味的舞曲,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至關重要。
(作者單位 河北省博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