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閱讀教學中,敘事類作品更容易引導,它有一定的故事性,若引導得當,就能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能更好地進行閱讀教學。
關鍵詞:煽情;激情;培情
語文閱讀教學是以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活動,它在語文素質教育,乃至整個教育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擔著特殊的任務。閱讀興趣是閱讀活動中最直接、最活躍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對于維系注意力、增強理解與記憶、激發聯想和創造性思維、喚起情感體驗,都具有積極作用。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一、用語言來煽情
天真活潑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越是在寬松、活躍的教學氛圍中,越能夠激發出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而有時候學生的創作激情是在非正規的教學場景中迸發出來的。如高聲喧嘩下的激烈討論,手舞足蹈的比劃,成功后的高聲歡呼等。有時候為了盡可能地營造出這種活躍、富有激情的教學場景,教師的語言可以在有趣的基礎上,大膽地、適當地加進能夠使學生“火一把”的激情語言來“煽動”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忘我中感受文學作品。
實驗證明:語文教學中,單調、刻板、枯燥、索然無味的語言必然會破壞文章所描繪的藝術形象,使學生對文章的學習僅僅停留在極為膚淺的,甚至片面、錯誤的理解上。馬卡連柯說過:“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二十倍。”我們從中不難發現,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意語言的藝術性,煽情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用內容來激情
農村初中學生平時接觸書籍、報紙和雜志的機會相對較少,對文章的把握不夠熟練,久而久之對閱讀失去了興趣。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外小說比較感興趣,但對課本中的小說卻不感興趣,若提起某些武俠小說中的人物、情節,有些學生能滔滔不絕地道來,但若提起課本中的某些小說人物、情節,甚至連最簡單的都不知道。正是由于閱讀興趣的缺失,“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對于這些農村學生似乎成為一紙空文。
語文教育家劉國正先生指出:“搞好閱讀教學,最重要之點在于啟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也就是培養學生關于閱讀的興趣、愛好和習慣,使他們感到讀書是一生的需要和樂事。”我們語文教師要先向學生推薦一些敘事類作品,而敘事類作品有一定的故事性,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只要引導得當,就能激發出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用想象來培情
閱讀常常有助于想象,通過想象再現文章或者詩詞中所描繪的人或景,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受。例如,閱讀巴金的《繁星》,由從前在家鄉聯想到三年前在南京,再聯想到如今對繁星的不同感受,便增添了閱讀的興趣。
總之,要切實地改變當前農村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現狀,需要我們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艱辛努力,冷靜的思考與探索,更需要各方面支持和幫助。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雖然比較多,但只要遵循規律,認真對待,扎實培養語文閱讀能力,是能夠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市浦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