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編的中學思想品德教材,運用漫畫和圖片這種最佳的直觀素材輔助教學,增添了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對此從漫畫激趣,活躍課堂;漫畫設疑,開拓思維;漫畫賞析,培養能力;漫畫助學,理解鞏固;漫畫教育,愉悅有效等方面闡述,從而使思想品德課教學更加鮮活、更加快樂、更加有效。
關鍵詞:思想品德;漫畫;教學
新編的中學思想品德教材有不少亮點,其中之一就是配備了不少的漫畫和其他圖片,課本變得圖文并茂、可讀可賞,增添了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我曾經做過民意調查,中學生喜歡看漫畫書或喜歡漫畫的占總人數的80%以上,有不少的學生帶漫畫書到學校閱覽。根據這些信息,我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漫畫外,還從報紙雜志、網絡搜集了不少漫畫素材,甚至自己創作、改編漫畫運用于教學,實踐證明效果良好。
一、漫畫激趣,活躍課堂
漫畫被譽為“笑的藝術”,具有簡單、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等特點。漫畫一般運用變形、比擬、象征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以取得諷刺或歌頌的效果,并使欣賞者通過思維活動在這種出乎意料的狀態下,產生審美的愉悅和快感,激發起強烈的好奇心。漫畫的表現手法以及表達方式很適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思想品德課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比較抽象,因此,教師如果只是平鋪直敘、照本宣科地按教材內容講解,容易陷入枯燥、乏味、沉悶,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使學生產生厭倦感。美國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迸d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和“催化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受學生喜愛的漫畫,能起到保持學生大腦興奮,減少疲倦,集中注意力,創設濃郁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思想品德《維護消費權》這一課時,用漫畫《噴!噴!噴!》(見圖1)導入。漫畫夸張而有趣,引來了滿堂的笑聲。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有的人說“這個人太差勁了,真沒用,噴一個蚊蟲不用浪費這么多藥水吧”,有的人說“不是滅蚊的人差勁,或許是滅蚊藥水劣質無效”。上課從一開始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情緒達到了最佳狀態,為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漫畫設疑,開拓思維
漫畫一般由表意與寓意構成。漫畫表意就是指漫畫畫面所直接反映的表層意思,主要靠人的視覺器官來把握;漫畫寓意是指借助漫畫畫面反映出來的隱藏在漫畫表意背后的、內在的、本質的、深層次的道理,它是漫畫中心和主旨。漫畫寓意是看不見摸不著,要靠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必須對漫畫進行分析和綜合,實現從現象到本質、從表意到寓意的飛躍。如果教師在備課時針對學生思維發展的起點、條件,運用漫畫設置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在頭腦中產生“想象—再想象”,無疑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很有幫助。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思想品德《社會合作與公平》這一課時,如果單純從理論上講解“公平”的含義,也許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昏昏欲睡,但通過展示漫畫,效果就大不一樣了??梢韵纫肼嫛遁^量》(見圖2)提問學生:這樣的比賽公平嗎?你認為什么是公平?再讓學生辯論;再引入漫畫《分粥的故事》(見圖3),繼續向學生提問:“如果是你分粥,怎樣分才是最公平的?”由學生交流。這樣的教學設計,把學生置于主動思考的地位,必然使學生興趣大增,提出了各種設想,迫切要求解決漫畫里所反映的問題。就這樣,通過漫畫提出問題,設置懸念,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突破了教學難點,取得引人入勝的教學效果。
三、漫畫賞析,培養能力
漫畫具有隱喻性,它雖然構圖簡單,但并不膚淺,只有通過深入地分析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理解畫面的寓意。欣賞漫畫,能夠刺激學生的觀察興趣,利于觀察能力的培養。學會欣賞漫畫,能使學生學習到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思想品德《社會規則與正義》這一課時,運用漫畫《誰為我作證》(見圖4)作訓練:觀賞漫畫,談啟示。漫畫揭示了某方面的社會問題,辛辣地諷刺了不良的社會現象,能引起學生的廣泛興趣。學生要看懂漫畫,首先要看漫畫中標題和其他文字,仔細觀察人或物的細微變化或人物的表情,還必須將漫畫的直觀圖像所反映的內容同生活、社會實際聯系起來。只有提高觀察、分析能力,才能更好理解、把握漫畫的要義。
四、漫畫助學,理解鞏固
心理學研究表明:刺激性的、變化的、形象的東西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漫畫以其直觀的畫面,把抽象的語言信息,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容易引起學生的有效注意,使學生直觀地感受信息,主動地學習、探究并加深對知識的記憶。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思想品德《維護財產權》這一課時,向學生出示漫畫《維權》(見圖5)。由于漫畫揭示的主題十分明顯,學生一下子就理解、記憶了“法律保護公民合法私有財產”這一知識點,效果非常好,比死記硬背強多了。
再如,在學習七年級思想品德《磨礪意志》這一課時,用漫畫《挖井》(見圖6)幫助學學理解“堅強意志的重要性”。漫畫生動、直接地告訴同學們:堅強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證;一個意志薄弱者往往缺乏恒心與毅力,難以取得成功。漫畫所體現出來的感人形象及蘊藏著的豐富內涵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過目難忘。
五、漫畫教育,愉悅有效
法國著名演講家海茵茲雷曼麥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易讓人接受?!甭嬘行麚P真、善、美,諷刺假、惡、丑的教育功能。漫畫的夸張、幽默能使原本壓抑、空洞的德育教育變得輕松、愉悅,發揮出意想不到的宣傳教育效果。在教學中,精選一些與教材內容緊密相連、貼近現實的漫畫,既可以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感染教育學生,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把知識內化為信念,外化為行為,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達到思想品德課的教育目標。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思想品德《我和父母》這一課時,需要結合當前學生不善于理解父母、體諒父母,和父母關系不夠融洽,缺乏感恩意識的現狀進行思想教育。如果教師只講大道理或對學生批評指責,難免會使課堂氣氛沉悶,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用漫畫《母親節》(見圖7)施教的效果就比較好。漫畫幽默、諷刺而有教育性。笑聲過后是心靈的觸動——父母為我們的成長辛勞了一生,孝敬父母不能只停留在語言上,更重要的是落實在行動上。學生一邊看漫畫,一邊作自我教育。有時漫畫這種無聲的教育可以勝過任何語言,而且使學生樂于接受。
總之,運用漫畫這種最佳的直觀素材輔助教學,可以使思想品德課教學更加鮮活、更加快樂、更加有效。
(作者單位 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