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在新時期發生了新變化。職業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人的個性發展,其次是能力的發展。生本教育理論的提出對我們中職會計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有價值的理論指導。生本教育是以激揚生命為宗旨,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它符合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生本教育;會計教學模式;先做后學;先學后教
一、傳統的“師本教育”已不能適應中職會計的教學
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的教學基本上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師本教育。無論是1200多年前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還是半個多世紀前蘇聯凱洛夫的“課本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都是老師說了算,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從屬的地位,其聰明才智受到限制、潛力得不到應有的發揮和拓展。有一首“順口溜”生動地描寫了學校的學生面貌: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抄;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后全忘記。這種把學校當成作坊、把老師當成師傅學生當成徒弟,單靠師傅傳授經驗和知識而沒有徒弟的發明創造的狀況,教學的效果是不好的。而對于職業中學的學生來說這種師本教育更是學不到什么的,是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
因為職業教育的學生本身就是應試教育的失利者,他們大多數是考不上普通高中才到職業高中就讀的。他們的自信心嚴重不足,學習成績普遍比較差,知識結構比較凌亂,表現在會計學習上是計算能力差,語言理解能力差,學習能力偏低,學習意愿低,動力不足,態度不端正。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教學還是傳統的師本教育的話,那學生將永遠處于那種初中被老師批評的狀態,學生的學習將一天不如一天。
然而,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目標要求:“到2020年,我們的職業教育要形成適應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要能夠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為此,我們就必須不斷地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二、“生本教育”可以提升學生自信,滿足中職會計的教學需求
“生本教育”是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育實踐模式。“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揚生命為宗旨而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其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強調學生是教育的真正主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它認為人具有發展的無限可能性,教育應當充分發揮人的潛能,教師應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生本教育就是把學生從單純的知識接受者、思想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并擁有獨立的思想主體。
中職會計是一門理論系統性與實踐應用性并重的學科。生本教育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會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老師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自動學習會計,培養學生收集、處理會計信息與獲取會計新知識的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獨立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
三、生本教育的特點
1.突出學生
從矛盾論的觀點來分析,內因是事物發展的依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按照這個觀點,在教與學這對矛盾關系之中,學是內因,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依據;教是外因,必須通過學這個內因才能發揮作用。生本教育的課堂完全改變傳統教育中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規定每堂課老師講話時間不超過十分鐘,其余時間都交給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上臺發言、交流體會、自主學習。
2.突出學習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基本過程、基本規律。生本教育的基本過程是:(1)課前的學習準備;(2)上課時的小組討論;上臺發言與座位上聆聽、質疑、探究……(3)課后的追根究底……處處突出學生的學習。
3.突出合作
作為一名社會人,毫無疑問學會與別人合作是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方式!生本教育的第三個特點是強調學生合作學習。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4~6人,無論是課前準備還是上課時的學習每位學生都必須在小組內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強調讓學生自己主動地進行學習。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說、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教師在認真傾聽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進行“點火”,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與拓展。
四、生本教育的表現形式
1.生本教育使學生體會了成功的喜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說:“人的需求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人的最高目標是實現自我。生本教育是學生獲取“交往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的最佳途徑。生本教育能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學習有了動力,學習就主動了。
2.生本課堂使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變“聽懂了”為“學懂了”和“學會了”
生本教育應用于課堂教學便成為生本課堂。課堂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在生本課堂里,學生通過自學、小組交流、討論、全班發言、聆聽……所獲得的知識是真正“學懂了”和“學會了”。在高一年級最近的一次調查中發現,僅僅通過一個月的實驗,便有很高的認可率。認為“生本教育”比“師本教育”好的達到了92%。他們認為“生本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發散能力”“合作能力”和“學習能力”。
3.生本管理使學生獲得了自信、自尊、自愛,由“他律”變為“自律”
生本教育運用于班主任工作、學校紀律管理、住宿生生活管理……便成為生本管理。在生本管理中,學生獲得了充分的信任,逐步樹立了自信心和責任感,懂得了自尊、自愛,并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形成了“學生管學生”的良好局面。實行生本管理的班主任說:“在班級管理中,學生有問題他們會想方設法商量解決,自我管理能力更強了,我的管理工作也輕松了很多。”
4.生本備考使學生提高了學習成績,變“怕考”為“敢考”甚至“愛考”
生本教育的考試方式為評研,就是讓學生用研究的態度對待考試,把考試作為對知識的再次學習和研究的過程。具體操作方法是:某一個知識單元學完之后,由老師先出一張卷子讓學生做,然后在小組內學生互相對答案,進行研討,經歷“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點撥”之后,再由學生自己編題來考小組的其他同學。學生一般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他認為必須掌握的問題來編制考題。
由此可見,生本教育把考試當作是對知識的再次學習和研究,考試不會成為學生沉重的壓力,學生能從出題和考試中提升自己,變“怕考”為“敢考”甚至“愛考”,學生的潛能得到了極大地釋放。
綜上所述,生本教育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充分拓展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能夠適應現代社會評價、擇才方式的要求。在今后的中職會計教學中,我們要繼續領會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地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去成長,使他們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 廣東省東莞市信息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