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不能代替學生的學,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很多學生剛進入初中學習,對各學科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可是有的學生上數學課沒多久,興趣就慢慢消失,這幾乎成了七年級數學教學的普遍性問題,長期以來,教師們為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不懈努力。讓學生喜歡數學這一科目,是我們老師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也是一項技能。
關鍵詞:課堂教學;興趣;教師行為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曾經說過:“對于孩子們的學習來說,第一是興趣,第二是興趣,第三還是興趣。課堂教學要努力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這才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真正表現。”所以作為數學教師保證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結合我的教學經驗,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
在備課中體現和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數學教學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一旦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
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請學生想好一個數,把這個數經過加減乘除一系列運算后的結果告訴教師,教師很快猜出學生想好的那個數是幾,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教師指出奧妙所在,引入課題,十分生動有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
陶行知先生說:“以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數學比較貼近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現實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豐富的內容提供教學中誘發學生情趣和動機的酵母。對此,我的具體做法是:1.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節。2.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
三、作為數學教師要明確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一個教育者。提高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程度,讓他們主動、自由、快樂、有效地學習
1.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勤于動腦,善于發言
心理學家指出: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想象力只有平時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需要我們教師能以寬容友好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
2.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氛圍中學習
在數學課堂上,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就會以主動的態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識,會以主人的身份與教師、伙伴探究問題,即師生、生生之間的一種民主、有序的交流。
3.鼓勵學生善于動手實驗
中科院院士張景中認為數學實驗就是動手算一算、畫一畫、量一量,所以數學實驗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一個題目動手做做就會有啟發。代數問題把字母化成數試一試,幾何問題多畫幾個圖看一看,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顯著得多。如上“勾股定理”時,組織學生用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進行拼圖實驗,學生常常能拼出如課本的兩個圖形,而這些圖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因此學生通過數學實驗手腦并用獲得了直接的感性認識,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右腦的開發并能因此引發奇思妙想,產生大膽的猜想和創新,使得所學的知識真正地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有利于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耐心細致地疏導,增強學生的信心
每個年級、班級都存在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在數學學習上既有困難又有潛能,因此教學的首要工作是轉變觀念,正確地對待學習困難的學生,認真分析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有意識地“偏愛差生”,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并創造條件,讓學困生體驗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情感。
學困生在過去數學中受到的肯定、鼓勵相當少,因此要充分地鼓勵、肯定他們,促使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讓他們在數學學習上取得成功,使他們感到自己能學好數學。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降低和調整某些教學要求,以滿足某一層次學生的需要,促使教與學的適應,教與學的促進,教與學的統一。
特級教師劉國正說過:“教學要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教師引導學生,學生也推動教師;教師得心應手,學生如坐春風的境地。”所以學生、教師之間要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橋梁,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取得成效。
(作者單位 安徽省銅陵縣安平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