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這樣一種理念。而英語教學目標也明確將語言構建規則和語言使用規則融為一體,注重培養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進行英語交際能力培養,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獨立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應以全新的觀念構建自身的角色,不斷地進行角色變換、角色適應、角色調整,從而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工作。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去構建高效的課堂呢?想要打造英語高效課堂,一線英語老師就要勤學習、多反思、善交流、愛指導。
一、勤學習,彰顯魅力,與時俱進
教師的治學態度、責任感、敬業精神、人生態度,所有細微之處均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成長的動力。作為英語教師,只有勤學習才能及時掌握英、美人語言的變化規律,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把當前的社會發展用英語完美地展現出來;才能全面吃透牛津教材,得心應手地與各類學生溝通。如果我們注意培養學生的英語實踐活動能力、交際能力,不僅學生的思維能活躍起來,而且也能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這就要把“課堂中學英語”轉變為“生活中學英語”。在生活中學英語,在活動中用英語,在英語教學中去體驗英語,做到“教中做”“做中教”“學中做”“做中學”,形成“教、學、做”統一的教學思想。一個品德高尚、學識淵博、工作嚴謹、態度求實、公正的英語教師易對學生產生親和力,愛屋及烏,一個受學生愛戴的英語老師,他的英語課一樣會受到學生的喜愛。
二、多反思,反饋教學,改進教法
思考是教師思維火花的閃爍,教師及時捕捉、記錄,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少走彎路,增加教學動力,用心教學,優化英語教學。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出發,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豐富的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學習活動,使之趣味化,可以使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新教材的設計,也為我們提供了合作交流的途徑。如:小組活動(groupwork)、雙人活動(pairwork)、角色扮演(roleplay)、游戲(games)、辯論(debate)等。在課堂中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實物和圖畫相結合的方法,英語歌曲、游戲,利用直觀教具,創設情景,利用手勢動作、表情等身體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和使用英語,分角色表演等。會反思的教師一定善于思考,增加動力,為進一步優化英語教學效率作鋪墊。聰明的教師一定會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過程等進行理性化的思考、審視、分析和反省,用文字進行概括,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三、善交流,取長補短,提升水平
喬恩·R·卡曾巴赫和道格拉斯·K·史密斯在《團隊的智慧》一書中是這樣對團隊下定義的:“團隊就是由少數有互補技能,愿意為了共同的目的、業績目標和方法而相互承擔責任的人們組成的群體?!辈糠钟⒄Z教師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師范訓練,他們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能力、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教學組織和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學生交往的能力以及在教學態度等方面還比較欠缺,而在團隊中這些欠缺的能力都能夠得到彌補和提高。英語教師團隊作為一種新型的組織形態,能夠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與相互學習,有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促進教師間主動平等地交流,有利于促進教師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轉化。在學科組備課時,與同組教師交流談論彼此的教育教學心得,針對某個教學內容展開細致討論,“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備課組成員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這樣會盡可能地避免出現“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的遺憾。多聽一聽示范課、公開課,嘗試上移植課,讓自己的知識儲備越來越厚重、越來越新鮮,這樣的課才精彩,這樣的老師才能夠讓自己的教育教學經得起考驗。重視英語老師的再培訓,請進來走出去,英語老師自身也要勤交流,取長補短。英語教師還可以上網瀏覽英語網站,汲取養分。
四、愛指導,提高能力,終身受益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雙方,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個體。因而,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有師生間知識信息的交流,更要有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要重視評價,學生需要教師及時、公正的評價,他們才會從中感受到教師尊重自己的成績,從而獲得更大的信心和動力。古語說“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根據教材體系和學生認知水平,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運用英語知識的習慣,通過指導學生,學會在教學中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形成情感動力,推動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
“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教師是無法提高自身的能力的,也談不上提高學生的能力。面對知識基礎不足、在學習上“欠債”太多的學生時,教師要想鞏固所取得的英語教學效率,就得堅持不懈地指導學生不斷豐富自己的各種知識,夯實豐富的知識基礎。作為現代的教師,必須努力學習、更新觀念,勇于沖破束縛、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把轉變教師角色、轉變教學方法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視為當務之急,重中之重。日新月異的時代要求我們教師既要有一定的教學藝術,又要有高尚的品格。只要我們教師“甘將心血化時雨”,那么英語教學中“潤出桃花一片紅”的那一天一定不會太遠!
參考文獻:
[1]薛瑞萍.薛瑞萍讀教育理論.長春出版社,2007-1.
[2]劉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4.
[3]李鎮西.走進心靈.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99-1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耿車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