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國的哲學家培根說:“習慣要是在幼年就開始了,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中國的老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可見,習慣的培養是教育的重要內容,古今中外歷來如此。在英語學習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極其重要的。做得好,學生可以終生受益。
關鍵詞:預習;復習;靜聽;模仿;大膽開口;不怕講錯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的兩個基本要素,學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觀能動性,一切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善于學習。英語教學亦是如此。學習英語講究眼到、耳到、口到、手到,更講究心到。好疑、善思,是一種良好的習慣,這種習慣不可能“渾然天成”,更多地要靠后天培養。在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責無旁貸地要擔負起培養學生勤于思考、敏于思考的良好習慣的責任。這樣做,當然是出于培養現代人才、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根本目的,同時應當看到,這樣做還有助于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在一個學生敏于思考、氣氛活潑的環境里教學,教師自己也是身心愉快的,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在我們的平時教學中,不難發現有這些問題:學生課堂上走神、發呆,學習效率低下,作業不能按時完成……這些問題的出現無疑是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說了半天習慣,那么何為習慣呢?習慣是一種后天逐步養成而不易改變的行為,即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進行某種動作需要的特殊傾向。心理學研究表明,達到好成績的各種因素的比重是:學習習慣占35%,興趣占26%,智力占13%,家庭影響占16%,其他占10%。可以看出學習習慣是影響英語學習的重大因素。那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習慣呢?
一、養成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沒有預習和復習的學習習慣。怎樣幫助學生培養預習和復習的習慣呢?一是老師督促培養。每天要給他們布置適當的預習和復習的任務,并且每天要檢查督促落實,對表現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對不認真完成任務者要及時進行批評教育,并要重點跟蹤培養一段時間,直到這些學生基本能自覺地完成任務為止。這樣最好持續一到兩個月,慢慢的大多數同學就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自覺預習和復習的習慣。二是學生自覺培養。隨著學生的預習和復習的自覺性不斷增強,教師就應該慢慢地由布置確定內容的任務到不確定的任務,但是每天要進行檢查,可以采用檢查、提問等多種方式。在這個階段,教師必須認真落實督促,加強對他們的指導,逐步讓他們知道應該預習什么和復習什么以及怎么預習和復習。
二、養成靜聽和模仿的習慣
有一句話:只有聽得清,才能讀得準。學生只有聽清、聽懂了,才有助于形成正確的發音和語調。每天堅持反復聽,反復模仿,十分關鍵。指導學生每天早晚聽錄音并大聲跟讀30分鐘,培養他們聽的能力及開口讀英語的習慣。
語調是英語中表達意圖很重要的部分,一般疑問句往往用升調。像Is this a pen?之類的短句子,大多數學生都能用升調,但有些稍長的句子有很多學生讀到最后就忘了用升調。準確的發音和正確的語調要靠反復聽、反復模仿來形成。因此,一開始就要養成這一習慣,讓學生課堂上和老師對口形,回家照鏡子對口形,模仿老師的發音。當然,前提是教師要確保自己的發音準確無誤。
三、養成大膽開口和不怕講錯的好習慣
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這樣的道理:學游泳,就得下水;學英語離不開說話練習,只有“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在不斷地使用中才能熟練的掌握。對學生能大膽練習英語的好習慣,要及時表揚,多鼓勵。對出現的語言毛病,要藝術地靈活地加以指正,糾正后要指出:說英語就要有膽量,要有不怕嘲笑的勇氣,這樣才能學好英語,不敢說就永遠也學不好英語。在課后,充分抓住機會用英語與同學、老師交流,哪怕是說出很簡單的“Thank you.”“You are welcome.”等,也應值得肯定。若有機會與老外相遇,更不能放過。讓學生能有廣泛、自由的交流機會,在各種交流中獲得信息、享受快樂、體驗成功,使他們養成樂于用英語交際的好習慣。即使是在起始教學階段,教師也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英語活動,要相信只要從頭抓起并一抓到底就一定會有好的效果。
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或不良的學習習慣都不是在短時期內形成的,培養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要作長期不懈的努力。在此階段,學生少不了教師的指導。葉圣陶先生說:“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實踐,換一句話說,那不僅是知識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樣怎樣,未必就養成好習慣,必須怎樣怎樣去做,才可以養成好習慣。”在教學中,只有仔細觀察,才會發現學生英語學習中的不良習慣。可以針對存在問題及時提出要求,告訴學生為什么要改進,怎樣去改進,并且還要采取強制措施,以免不良習慣反復發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教師的嚴格要求和長期的訓練,要重視開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還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生,有計劃地提出不同的要求。一旦提出某種要求后,就要扭住不放,狠抓到底。發現學生的不良習慣時,就要制定相應的矯正措施,從嚴要求,絲毫不能放松。在嚴格訓練的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多以正面教育為主,多表揚,少批評。當某個學生反復出現某種不良學習習慣,教師要有耐心,多去挖掘“閃光點”。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會時時受到不良習慣的干擾。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只有自覺、堅持不懈地改掉不良習慣,才能最終達到目的。
習慣的培養在開始學習英語時非常重要,由于學生領悟能力不同,習慣的養成時間有長有短,而且有的學生還會反復,教師就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且要持之以恒。只要我們高度關注學生學習英語良好習慣的培養問題,再輔之以科學的手段和教育途徑,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就一定能夠培養起來。
參考文獻:
[1]金峰.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要求與培養.上海教育,2004(5).
[2]英語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996(2).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湖縣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