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我校本著理念引領、循序漸進、規范運作、求實創新的原則,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發展為重點,以彰顯學生個性為亮點,注重領悟綜合實踐課程的實質,在“綜合”上下工夫,在“實踐活動”中促發展,在完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探討。
一、以管理促發展,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綜合性課程,課程的特殊性決定了必須以全程、全員、全方位的規范管理做保障。
1.組織管理
我們首先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領導小組,制定了綜合實踐活動總體規劃和目標,校長為組長,教導處主抓課程的實施與管理。還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研發小組,科研主任專項負責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和發展,及時進行反思與反饋,并細化各年級的活動目標和課程實施制度。
2.教師管理
綜合實踐活動課指導教師以班主任為主,相關學科教師為輔,要求教師嚴格按照學科課程計劃、各年級的活動目標,組織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發揮自身的組織、參與、指導作用,防止盲目應付現象,增強安全意識,時刻關注學生的安危,凡是外出活動必須預先作好校外安全計劃,報教導處審批。學校派安全員和輔助教師協助活動。
3.質量管理
綜合實踐課不同于其他學科課程,沒有固定的教材和現成的活動模式可供借鑒。為保證活動質量,研發組經過反復研究實踐,制定了《綜合實踐活動課活動設計與運作》要求,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全過程進行統一管理。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這樣一來,綜合實踐活動在保證課時的同時又提高了質量。
4.時間管理
綜合實踐活動極具開放性,它需要打破傳統的學校教學時間管理策略。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的安排上,我們采用彈性課時制,課時的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將每周3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教師組織學生全員參與,及時對班級或小組的活動情況加以指導。當需要走出校門開展實地活動時,可以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時集中使用,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活動,但要記入課時量。
5.行為管理
我校建立了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指導行為基本規范,即活動準備階段的教師行為,其目的是大大提高教師指導的有效性,避免教師指導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同時與課題研究相結合,研究并設計出“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設計與運作”。通過一段時間的驗證,此結果能有效地指導教師在實施課程時的定位與目標,可操作性強,有一定的價值性。
二、統一規劃課題的實施,推動課程向縱深發展
如前所述,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探索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后,為使課程研究向縱深發展,我們對課程實施進行了統一規劃,種屬關系的框架式管理,分解式實施的模式,以提升課程質量。
具體做法是:對課程實施進行統一規劃,種屬關系的框架式管理,分解式實施的模式,使活動更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初步構建了課程實施與管理的基本格局。在課題研究成果的帶動下,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進行了統一規劃,實施“主從多元”的管理格局,“分解實施”的模式。(“主從多元”就是以校級規劃為統帥,學年主題為主,班級圍繞學年主題開展各類小課題活動為從。)在小課題選擇時,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拘一格的多元化選題方式。主從又是一個分解過程,規劃(學校)—主題(年級)—課題(班級)—專題(小組)—任務(個人),這樣一來,活動更具可操作性和實效性。統一規劃課題的實施,有利于推動課程向縱深發展,提升課程質量。
如:三年級結合學校規劃《實踐讓我快樂成長》的活動要求,確立《走進春天》為本年級的活動主題。各班又把內容分解為:一班《葉趣》、二班《我們的朋友——燕子》、三班《春天的花》、四班《我眼中的春天》、五班《聆聽春的絮語》等5個具體的實踐活動課題。一班《葉趣》課題又分解為:葉子的種類、葉子的形狀、葉子的作用、葉脈的線條美4個小組專題,小組成員結合小組專題,分配個人任務,開始實踐活動,最后形成了活動日記、活動隨筆、知識性手抄報、葉子粘貼畫、葉子書簽等成果。在指導教師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親歷活動過程,認識自我,了解自然,真正體驗了自身與環境的內在聯系,培養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對課程實施進行了統一規劃,種屬關系的框架式管理,分解式實施的模式,使活動更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初步構建了課程實施與管理的基本格局。
(作者單位 吉林省安圖縣松江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