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作文難,刮肚又搜腸”“作文難,作文難,為寫作文魂欲斷”已成了學生的口頭禪。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寫作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寫作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在興趣中快樂寫作呢?我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嘗試。
一、喚醒想象激趣
莎士比亞說:“想象可以使人成為萬物之靈。”在寫作教學實踐中,我會盡力放飛學生心靈的翅膀,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使學生真心投入,盡情傾吐,釋放生命活力,實現個性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讓學生在提高寫作興趣的同時受到情緒的激勵、想象的喚醒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學《變色龍》的結尾時,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我順手牽出一題“奧楚蔑洛夫巧遇葉爾德林將軍”,讓學生馳騁想象,續寫成文。多數同學一氣呵成,有的竟長達十多頁,寫得妙趣橫生,更豐富了“變色龍”的“變”。
二、豐富閱讀激趣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闡述了閱讀在語文教學特別是寫作教學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加強閱讀,經常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讀一些較好的課外書刊,摘記好詞好句,引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并經常開展讀書交流活動,組織學生交流課外閱讀情況。學生通過廣泛的閱讀,擴大了視野,廣泛地接觸了各種文體,逐漸體會到寫好文章的奧妙所在。這樣,既培養了學生閱讀文章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作文的濃厚興趣,一舉兩得。
三、親近生活激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我認為寫作與生活的關系應該是“生活處處皆文海,山山水水是文章”。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這就說明生活是作文之本。所以要讓學生親近生活,為學生的寫作營造“樂學”的氛圍,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肯定評價激趣
習作評價就是要使學生知道教師是如何評價自己作文的,自己又該怎樣改進。好的評價能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提高他們寫作的興趣。所以作為老師,我們在批改學生習作時要采用開放、多元的評價形式,以激勵為評價宗旨,引導學生在評價中校正自己,在評價合作中分享習作成果,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雖然在日常寫作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學生習作廢話連篇,想象極不合理,離題萬里等等,但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無論是好是壞,合理與否。因為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還處在萌芽階段,對事物的認識還很幼稚。但是,這畢竟是學生所想所感。在批改作文時,我盡可能多地使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把學生作文中的優點挖掘出來。學生習作有的在遣詞造句上較優秀,有的結構較完整,有的有一個較出色的結尾或開頭。如:這個詞用在這兒很貼切,你的結尾意味深長,你巧妙的過渡使文章更精彩等等。學生看到教師這樣的批語,便會感受到自己在本次習作中某一方面的成功,從而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有個別學生語言組織吃力,表達不通暢,我就從學生的作文卷面或故事完整等方面給予充分肯定,讓鼓勵的星星之火照亮他們的習作之路。
五、學生相互欣賞激趣
如果沒有掌聲,舞臺就不會精彩;如果沒有市場,產品將不會再生產;如果沒有讀者,作者就不會更加發奮。每次作文后,我會首先為他們批改,在客觀糾錯的基礎上盡量鼓勵,再發到學生手里,讓他們自己讀幾遍,再改一改;然后相互傳閱、相互修改;最后就是集體欣賞。最后的集體欣賞可謂場面熱鬧,群情激發。我先讓那些受到肯定并信心十足的學生念自己的作文,再讓那些按捺不住內心激動的學生念自己推薦給同學們的作文。這時候教室里總是閱讀聲和掌聲交替出現,有的為作者新穎的題目叫絕,有的為作者精當的選材立意喝彩,有的為作者遣詞造句的優美驚嘆。這種勞動的快樂、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品嘗的快樂,營造出了和諧的作文教學氛圍;這種相互欣賞,享受成功的做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興趣。因為這讓成功者增強信心,讓欣賞者產生興趣,讓不甘落后者奮起直追。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我們勇于探索,勇于實踐,最終會找到一條有利于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路,把作文教學搞得既有“趣”又有“味”。
(作者單位 江蘇金壇市白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