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高素質和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高中物理教學的培養目標。高中物理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主陣地,所以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必須進行創新。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分析了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創新,期望能給大家參考。
關鍵詞:物理;課堂教學;創新;新課標
一、認真研讀新課標,促進教育理念的創新
首先,認真學習和解讀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把新課程標準吃透,認真貫徹新課改的精神,及時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物理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們物理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的時候,要把培養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創新精神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刻意地讓學生去掌握物理規律和物理知識。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感受物理學的魅力,感受到教師的喜愛和關注,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科學理解新教材,促進教學內容的創新
充分理解教材是科學合理地使用教材的基礎,也是具有創新意識的物理教師必備的素質。具有創新思維的教師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前提。高中物理教師只有全面地理解新教材,才能更好地運用新教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物理教師要大膽地整合教材的知識,使物理知識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為學生的生活服務,讓物理課堂變成學生喜歡的課堂,變成幸福的課堂。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新知識不斷更新、不斷出現,所以物理教育也要與時俱進,物理教育的內容也應該是開放的、動態的。教師要及時創建物理教學內容的創新機制,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創新,更要引導學生及時關注物理探究的前沿、關注未知的物理世界。
三、加強教師培訓,促進教學方法的創新
1.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巧妙地設計問題情境,制造“懸念”,挑起“爭端”,以激起學生求知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教學“布朗運動”時,可首先通過多媒體演示花粉微粒做布朗運動的情境,引起學生對布朗離子運動情況的好奇心,然后讓學生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并描述花粉顆粒的運動特點:①顆粒運動不停息;②顆粒越小,運動越明顯;③運動很不規則。此時,教師抓住時機向學生提問:布朗運動是如何產生的呢?學生會結合粒子的運動特征積極尋求答案:粒子的運動不是由外界引起的,它只能是由液體內部引起。這樣使得學生的思維由淺入深,由窄變寬,由形象到抽象,不僅使講授內容易被學生掌握,而且啟發了學生的思維。
2.運用開放式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在研究自由落體物體的運動中,怎樣測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常備器材,讓學生自由組合,設計實驗,測加速度。實驗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第一種,打點計時法。學生已經具備了用打點計時法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礎,所以選擇該方法的人數多。第二種,滴水法。學生在水龍頭上安裝一段橡皮管,讓水龍頭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到正下方的盤子里,調整水龍頭,讓前一滴水滴到盤子而聽到聲音時后一滴水恰離開水龍頭。測出n次聽到水擊盤聲的總時間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龍頭到盤子的高度差,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通過這種開放式教學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他們提供了實踐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運用多種實驗手段,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創造能力
實驗是物理學科的基礎課程。例如:在探究外力做功與物體動能變化關系的實驗中,可以讓學生嘗試用多種實驗手段進行探究。①傳統實驗方法:小車、長木板、橡皮筋、打點計時器、紙帶;②經典實驗方法:鐵架臺、打點計時器、紙帶、重錘、天平;③先進實驗方法:滑塊、光電門、光電計時器、計算機。通過多種實驗手段的應用,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創造能力。
總之,高中物理教學的創新是一個綜合工程,不僅要運用新的教學技術,實現教學手段的創新,而且教師也要適應新的角色,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教師要由灌輸者變為引導者,由課堂的主宰者變為交流者,由課堂的提問者變為創新意識的培養者。只要我們具有善于發現、善于學習、善于創造的勇氣,我們的高中物理課堂就一定能成為創新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孫子彪.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談[J].黑河教育,2005(3).
[2]潘輝.素質教育視角下的初中物理創新教學探究[J].才智,2010(2).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