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課程改革給初中地理教學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正因為新課改的出現,傳統教學模式的種種弊端不斷顯現。初中地理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地理教師必須以務實工作的態度緊跟課改的步伐,積極投身到新課改中,認真參與新課改的各級各類培訓和研討活動,努力領會新課改精神,學習新課程標準,重塑新課程理念,把握新課程教材,探索新課程教學方法,在努力學習、積極嘗試、勇于探索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們將會不斷遇到新的困難和問題,這對我們來說既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又是一次新革命。本人結合多年的地理教學實踐,對初中新教材的特點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對今后教學中應采取的措施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第一,新課改要求地理教師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體,要關注學生是否能接受教師所講的內容,而不是不管學生能不能聽懂,教師都只管完成教學任務。地理教學應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而教學貴在相機,即發現教與學的最佳時機。所謂“疾而有節,喙啄生機”。這里的啄乃恰到好處之啄,恰到好處便是機。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參與、互動的過程中親身體驗,以培養學生多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的學習和思考能力。
第二,新課改對地理教材做了一些修改,刪除了一些難以讀懂、不易理解的地圖,但也因為如此我們的課堂活動量明顯增加。新教材在知識結構方面,較舊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統,這就對教師在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廣度,如何處理好教材的知識體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如何有效地組織好這些活動,如何安排好教學進度,都是一個挑戰。所以,地理教師要注意對新教材的把握和運用,特別是要注意把握活動的組織時間,讓學生都充分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如果不充分讓學生積極參與,那就只是走過場,流于形式,不利于教學的進行。
第三,地理教師要注意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積極適應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學生準確有效地把握知識規律,延長知識長久記憶及培養創新能力。口訣記憶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措施。實踐證明,口訣記憶法可以化難為易,讓學生學習起來更輕松。在地理教學中,可以嘗試編寫一些口訣來幫助教學,也可以指導和鼓勵學生編寫口訣來幫助記憶,讓這種科學有效的教學和記憶方法在廣泛的應用中繼續傳承并得以發揚。如在七年級《地球和地球儀》課程中,可以編寫一段口訣,讓容易混淆的概念變得形象,易于記憶。如赤道略略鼓,兩極稍稍扁。自西向東轉,時間始變遷。南北為經線,相對成等圈。東西為緯線,獨成平行圈。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第四,新課改要求地理教師注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獨特性。對于學生在課堂中的一些突發奇想,教師首先應從保護的角度表示理解,充分呵護這種具有創造性的思維,以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特性。例如,在學習季風氣候中的“臺風”這一知識點和第七章風能發電之后,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既然風能發電,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用臺風發電呢?臺風來時,往往是狂風暴雨、停電、交通中斷、通訊受阻,給人類帶來不可預料的災難、損失。如果把臺風用來發電,便可化害為利,保持通訊暢通……”盡管在今天用臺風發電還是一種幻想,但誰能肯定明天不會成為事實呢?在我看來,這樣的奇想下隱藏著的就是可貴的創造性思維。如果這時候對學生這種“無稽之談”進行批評甚至取笑,那么,勢必會扼殺學生自主思考的積極性,因而必須采取肯定的方式給予鼓勵。
第五,地理教師可采取游戲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這樣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首先,地理教師一定要明白,地理是一門文理兼有的學科,涉及的知識面廣,怎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取得45分鐘的最佳效果呢?那么,我們大可嘗試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游戲法進行教學,這樣效果會更好。課堂上,有時講個小故事,有時朗誦一些地理詩歌,有時來個即興表演,有時猜謎語,有時設計一些游戲,讓學生上臺表演,有時教室里還歌聲悠揚……在講授地理知識時,穿插一些游戲內容,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氣氛達到最高潮,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還能使學生課上始終保持最佳狀態,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還處于不成熟的探索階段,我們要以此為契機,轉變教學觀念,端正教學思想,努力改變傳統的、單純的傳授知識的作法,逐步樹立正確的教育新觀念,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審美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作者單位 四川省遂寧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