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不是以單純地傳授知識為目的,而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為目的。教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即教學過程是一個育人的過程,也是一個心理溝通與輔導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如何。情緒高昂,則效果倍增;情緒低落,則效果微小。只有靠學生內在的情感動力,才能促進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在教學實踐中,良好的心理溝通與輔導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以下是我在物理教學中結合心理溝通與輔導的一些嘗試。
一、在教學中精心營造民主、和諧、合作的氛圍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受尊重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也是正常學習所必備的前提條件。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是創設和諧氛圍、培養良好師生關系的首要條件。
和諧寬松的氛圍和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知識的傳授,而且還具有心理治療的作用,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形成信任、民主、主動的學習環境,以使學生體驗自由、輕松,建立一種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心向指向于學習活動的環境氣氛。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中,學生一進入課堂,即為學習活動或學習內容所吸引,產生強烈的學習意向,從而獲得成功而愉快的學習體驗。比如,在上課之前,我常和學生交流與學習無關而學生又很感興趣的話題(如娛樂資訊、網絡技巧、時事新聞等),讓學生帶著輕松和愉快進入課堂。這樣能引導學生對所學學科產生興趣,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二、利用物理學科特點,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或崇拜時,師生關系融洽時,以及以下幾種情況都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對某些物理現象,用舊知識解釋不了,急于想弄懂這些現象時;在學習、觀察中發現了問題,急于想得出正確答案時;對一些完全陌生或新鮮的事物,經過教師的誘導,急于要了解這些事物的本質時;對某一物理知識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時。針對上述情形,我采用了以下途徑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力求使物理貼近學生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在講解時間、時刻及速度概念時,我播放了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以12秒91的成績奪金的視頻,學生對此興趣極大。再如學電磁波譜時,介紹電視信號的傳輸原理,微波爐的加熱原理,紅外線的遙感技術和熱作用,紫外線的化學作用(殺菌),X射線的穿透作用(檢查身體);學光學時,介紹立體電影原理,照相機的成像原理與調節,光纖通信原理;學電磁學時,介紹靜電復印機原理,電飯鍋原理,磁帶錄音機原理,日光燈原理,電話機原理等等。這些具體例子,都可引起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使他們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學生在濃厚興趣的狀態下所學習的知識,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愛因斯坦說:“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三、降低要求,分散難點,讓學生體驗成功
自信心來源于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良好效果是人類產生自信心的基礎。學生在過去的學習情境中,愈能成功愈有成就,自我感覺就愈良好,情緒也就愈佳,持續學習的動機也就愈強烈,自信心也就愈強。相反,學習中的挫折和失敗則會傷害自我形象,削弱動機,繼而使學生喪失信心。
在高一年級物理新課教學中,我不求“一步到位”,即嚴格按照教材要求,不隨意拓寬加深,使新生盡快適應高中教學,防止過早分化。例如在學習動量守恒時,只要求學生掌握動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計算,進度也適當放慢,一些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的練習暫時不作要求,隨著學習的深入和應用的增多再慢慢提高要求。
四、洞察心理,善用暗示,體驗信任
心理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眾所周知。教師在教學中適當運用類似手法對學生樹立自信心有較好效果。即教學中把學習上信心不足、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想成是羅森塔爾講的將來會有優異發展的學生。如盡量提問學生能回答正確的問題,答不上來時,作適當提示,使正確結論還是從他口中答出。再如某學生作業錯誤時,通過面談,先讓他分析錯誤原因,教師略作引導,讓其得出正確結論,再給予適當贊許。又如某生某次測驗成績不佳,抽時間讓他重做一遍,重新批改(成績自然提高了),讓其覺得有實力考出好成績。在課堂上(或在平時接觸中),教師通過語調、表情、目光等向學生傳遞信任和期待,學生從教師身上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即感覺到教師始終認為他是聰明的、能干的,久而久之其學習行為也會變得積極,自信心大大增強。
五、以“生”為“本”,分組合作,有效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個體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這就意味著學習者是主動的,不是被動的刺激的接受者,相反,他要主動地建構信息的意義,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的發展(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課堂教學中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體驗、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今年以來,我校也在“生本”教學理念下大力推行“生本”課堂。課堂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的自主參與,使其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教學《電熱器》一節時,我讓學生課前分組去收集有關電熱器的資料(內部結構、銘牌、說明書、發熱功率)。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請同學分組去收集其他能轉化為熱能的設備(如燃氣灶、太陽灶等)的相關資料。各小組成員分工明確——誰去上網,誰去商店,誰最后匯總等等,各司其職。收集的結果拿到課堂上向大家展示,并以小組辯論的形式,進行組與組之間的交流。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幾年來的實踐初步證明,物理教學中積極進行心理溝通與心理輔導,及時矯正消極心理因素,增強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利于學生情感、毅力、意志等方面心理素質的提高。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