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粹京劇走進課堂,不僅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而且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與文化素質,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它在加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又能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是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
關鍵詞:京劇;課堂;素質教育;途徑
自從2008年教育部決定在北京、上海等十多個省市中小學試行“京劇進課堂”以來,“京劇進課堂”一度是社會各界關心的熱門話題。近三年來,京劇等戲曲藝術已在全國各地得到進一步的弘揚和發展,并在一些地區結出了累累碩果。
中國的戲曲藝術可謂博大精深,尤其是我們的國粹——京劇藝術,它融合音樂、舞蹈、文學、歷史、美學于一體,積淀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豐厚文化底蘊,是蘊含著傳統文化精髓的東方瑰寶,作為世界三大戲劇表演體系之一,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地位。
傳統的文化瑰寶能走進課堂,我們不禁要為其大聲叫好,它不僅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而且還是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在時下流行文化泛濫的關頭,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行這項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與文化素質。
戲劇是人類性情的天籟,是人類形象的影子。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戲劇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對青少年和廣大群眾的影響力無與倫比。時下的“京劇進課堂”活動,無論是作為藝術形式還是教學手段,都會促進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展和人文素質的提高。
一、京劇藝術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傳統的戲曲藝術包含了很多優美的東西,如京劇藝術優美的唱腔與曼妙的身段,妙不可言。當年京劇大師梅蘭芳率團赴西方匯演,一度風靡了全世界。因此,它蘊含的無窮魅力一定能深深地感染學生,從而涵養學生的性情與修養。甚至有人認為,學京劇能讓人氣質高雅,韻味無窮。
二、京劇藝術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新課改中,教師可以借此使學生的學習由單一學科向綜合課程過渡。傳統的戲曲藝術所演繹的內容多取材于一些經典名著或歷史事件。學生可能已從語文、歷史課本中了解了某篇作品或某段歷史,京劇的學習可以加深他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歷史的解讀。如《西廂記》中“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中“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一種文學之美油然而生。還有《霸王別姬》《草船借箭》等,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豐富歷史人物形象,解讀歷史。
三、京劇藝術有極高的道德情感教育優勢
京劇藝術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方面有極大影響力。如《鎖麟饢》中,“扶貧濟困是人道,哪有個袖手旁觀作壁上瞧”經世代傳唱,潛移默化地弘揚了這種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還有戲曲藝術中包公那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的藝術形象,以及岳飛、林則徐等人高尚的愛國情操,不僅眾所周知,而且在我們心目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四、京劇藝術具有很強的民族凝聚力
京劇藝術通過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強大的藝術感染力,深深地影響著無數炎黃子孫。正如歌曲中所唱:“無論是在天涯,還是海角,聽一聲皮黃腔,想國又想家。”可以說,京劇藝術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增強了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總之,“京劇進課堂”盡管目前只是一個實驗,但它符合新課改的精神,是把單一的美育轉變為全方位素質教育的一個重大實驗。它在加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又能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是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 湖北省黃岡市交通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