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考試的目的是全面、準確地考查初中畢業生在各學科學習目標方面所達到的水平。考試的結果是衡量學生是否達標的依據,也是上一級學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之一。2011年廣州中考物理試卷的命題以教育部制定的課程標準為依據,嚴格按照課程標準提出的三維目標進行考查。就本套試卷來講,主要關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熟悉教材,強化基礎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基本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規律,使學生能逐步客觀地認識世界、理解世界。課程改革在強調注重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的同時,更要注重雙基的教學,要求學生熟悉教材中的概念、規律,理解概念、規律的內涵及外延。概念在學生的大腦里成功建構后,需要通過廣泛的應用來深化理解、強化記憶、活化應用。例12、18、19題(原題看試卷)。
二、注重在規律形成過程中研究物理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科學方法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為了解決某一具體問題,從實踐和理論上總結出來的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認知心理學把科學方法分為弱認知方法和強認知方法。弱認知方法是指人們認識事物的邏輯思維方法,是普遍適用于各個領域的一般的認知方法,它包括分析、綜合、抽象、概括、類比、判斷、演繹推理等方法。強認知方法是指特定專業領域的獨特的認知方法,是包括弱認知方法在內的科學方法。比如物理學中的實驗歸納法、控制變量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類比法、比值定義法、數學方法等。在初中教材中,“控制變量法”是貫穿始終的。例第8題。
三、注意物理規律的使用條件和實際運用范圍
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對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為學生的主動構建提供一定的學習材料。學生需要掌握自己的學習方法,優化解題的策略。例第21題。
四、回歸教材,回歸課本
物理課程改革要求以書本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學模式,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把教學理解成學生學的過程,不是教會學生,而是讓學生會學。物理教師要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能主動地、獨立地學習,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一種智慧的、富有挑戰的情景和氛圍,引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留有更充分的時間、空間。教師注重從教材中挖掘試題,比如課本中的各種插圖和圖表、實驗器材的結構圖,描述概念規律的形成過程圖,有助理解概念規律而設置的情景圖和一些處理數據的圖表,復習中要注意對這些圖表立意的理解。例第7題和第9題。
五、關注熱點,感悟身邊的物理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并將其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學的內容,就是課程的資源。例第1和第22題。
六、加強對考生探究能力、創新思維的考核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要求: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探究實驗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它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應用創新能力等都有極大的幫助。任何事物的發展是在實踐過程中徘徊進展的,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挫折和矛盾等都將成為新起點的開端,成為創新火花的碰撞之源,成為發明創造的源泉。例第25題。
七、重視實驗,提高技能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既是物理知識教學的基礎,也是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更是學生理解物理知識和尋求學習物理方法的途徑。只有通過有效的實驗教學,才能使學生在獲取物理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實驗能夠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概念,導出規律, 掌握理論,正確而深刻地領會物理知識。與此同時,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也能得到培養。實驗是物理學教學的主旋律,物理教學要緊扣實驗這一學科基石。中考對物理實驗的考查分為兩部分:一是對基本儀器的使用的考查;二是探究性實驗的考查。例第23題和第24題。
總之,2011年廣州中考物理試卷的命題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作者單位 廣州市番禺區石碁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