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一定的教學目標下,通過合作、探究、感知、體驗,從而掌握知識,并熟練運用。在這一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而進行。因此,教學目標的設定尤為重要,它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通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對教學目標的設定,有如下看法。
一、教學目標的設定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
教學目標的設定應該具有實際意義,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使學生樂于參與,有話可說。例如,《英語(新目標)七年級下冊》中的Unit5 I am watching TV主要是對現在進行時的運用練習。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就會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
1.簡單短語適合基礎較弱的學生。比如這節課我們要用到的一些動詞短語:watch TV, have class, do homework, read book, eat dinner...以及這些短語中動詞的ing形式。
2.簡單句型則適合中等生。比如,I am reading now./We are eating dinner. /They are having class.
3.提升目標則為成績較好的學生設定。例如,I am reading now的一般疑問句Are you reading now?及肯定、否定回答:Yes,I am./ No, I am not.還有特殊疑問句What are you doing?這樣的教學目標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得到訓練,并參與到教學中,精確定位自己,從而在英語學習中產生成就感。讓全班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不同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和提高,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二、教學目標要靈活多樣
1.組織形式多樣化
對于對話,可以讓學生大聲朗讀、分角色朗讀、分組集體朗讀、分組角色朗讀。也可以進行單詞接龍游戲,讓學生在興趣中、不同的教學形式中獲取知識。這樣要比傳統的教師“滿堂灌”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他們的求知欲。
2.內容形式多樣化
英語教學,重在讓學生敢開口,能聽懂。因此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教學內容的選擇一定要多樣化。一是為適應不同基礎的學生,二是讓學生有新鮮感,不斷地提升他們學習的興趣。例如,利用實物、圖片,借助動作、猜謎、開火車式練習,通過分排或分行、分組等進行操練,通過做游戲、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運用語言能力,在設計的練習中,口、筆頭練習交叉組合,以加強學生運用的能力,并加深印象,鞏固記憶。
3.練習設計多樣化
在英語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授課前練習”、“授課中練習”、“課堂拓展練習”、“課后鞏固練習”等多種練習形式。“授課前練習”簡單地說,就是回頭復習。通過復習舊知識,讓學生加深記憶,也有利于對新知識的導入和理解。“授課中練習”就是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進行專項練習,其中可以設置機械練習、情景型練習,便于學生掌握新知識。“課堂拓展練習”則是為成績較好的學生而設計,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
4.教師角色多樣化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領導者,也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在教學活動中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積極熱情地參加學生的活動,同時組織和控制好課堂,給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和時間。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才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自始至終觀察全班學生的反應,要隨時根據突發情況變換自己的角色,保證所教的內容為大多數同學所接受,能基本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三、提前讓學生獲知目標,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
一般來說,在每節課之前,我都會讓學生提前知道教學目標。在教學之前,他們沒有能力直接獲取知識。而提前告之教學目標,則可以讓他們根據目標,提前預習,輕松完成教學內容。在學生依據教學目標自學的過程中,可以培養他們主動求知的欲望。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洋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