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如何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和發展,歷來是教學工作者的基本追求。下面就談談本人對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一、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氛圍
實踐表明,良好的情境氛圍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前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1.態度和藹、語言幽默,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
2.發展教學民主,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
3.把握學生的思維,創設問題情境。
4.創設人人求異、勇于創新的氣氛。
二、由備教材轉向備學生,為有效教學提供著力點
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目標設計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程設計應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因為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自信、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比單純獲得知識更有價值。這就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備課過程中重備教材知識而輕備學生的傳統做法,可以從認知基礎、認知情感、認知過程和方法等方面入手。
三、確立目標,主動參與,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嘗試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討論、爭論、辨析,讓學生自主獲取信息。這種不斷激活課堂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不斷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四、激發興趣,增強信心,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作為教師,要善于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以生動的實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較抽象的內容變得通俗形象
數學知識原本就比較抽象,要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易懂,就得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利用數學知識,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積極參與
學生的學習要有對知識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對學習的興趣也就油然而生。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想對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教師激發其學習興趣的切入點。
3.趣味教學,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初中數學教材改革的措施之一是在課文中穿插了“探究活動”與“閱讀材料”等欄目,知識性和趣味性并重。它對求知欲旺盛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誘惑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閱讀、動腦、觀察、想象的思維能力。如“圓周率π”體現了我國人民無窮的智慧,這就激發了學生學科學的熱情。
五、鼓勵質疑,激活思維,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質疑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思源于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質疑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是創新的前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問題卻需要學生有創造性和想象力,當學生提出一些與眾不同的想法和問題時,教師要恰到好處地及時引導。具體來說,就是要鼓勵學生在講解新課時敢于追問;在知識的上下聯系比較中要敢于聯想;在總結知識時還要善于綜合。
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學生的學習方式,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取決于教師。課堂教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師要致力于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以便更好地服務新課程。
(作者單位 湖北省丹江口市石鼓鎮中學數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