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典型實驗鞏固平衡移動原理,熟練掌握(從正向、逆向思維)影響平衡的因素。
(2)熟練掌握化學平衡及其影響因素,為后一章的電離平衡、水解平衡打好基礎。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設置疑問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以及用實驗來驗證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貫穿一種“知識來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的思想。
(2)采用“魔術”實驗,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減少學生學習平衡的乏味感。
(3)運用幽默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
二、教學重點
1.進一步加深對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產生影響的認識。
2.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
三、教學難點
1.通過實驗,突破化學平衡原理枯燥、理論性強、較抽象的缺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熟練掌握平衡移動原理及其影響因素。
四、教學方法
“魔術”實驗,大膽猜測,實驗驗證,發散思維。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建議
1.教師應該了解表演魔術的基本技能。
2.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現象分析魔術,大膽假設,學會驗證。
七、教學用品
1.藍色石蕊溶液,濃鹽酸,兩個小燒杯,玻璃棒,pH試紙。
2.稀K2Cr2O7溶液,濃NaOH溶液,兩個酒杯,玻璃棒,pH試紙。
3.FeCl3溶液,KSCN溶液,水,濃NaOH溶液,三個高腳杯,膠頭滴管。
4.燒杯,水,未知液體(濃硫酸)或固體(生石灰),NO2球。
八、教學過程
[引入]我們剛剛學完平衡移動原理及其影響因素,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板書] 第三節 化學平衡
——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實驗]做三組魔術實驗(其中有一個裝置中的溶液是作對比的)。
第一組實驗:向兩個盛有等量紫色溶液的小燒杯中的某一個倒入一種溶液,并觀察現象。
第二組實驗:向兩個盛有等量橙色溶液的酒杯中的某一個倒入一種溶液,并觀察現象。
第三組實驗:分別向三個盛有等量紅色溶液的高腳杯中倒入第一種、第二種溶液,并觀察現象。
[提問]結合所學知識,猜測并討論原來的溶液可能是什么溶液,為什么顏色發生了變化?
[分析第一組實驗]猜測可能是什么溶液?
[學生猜測]紫(或藍)色石蕊溶液等。
[幻燈片]肯定學生的推測,展示實驗的原理——紫色石蕊溶液在酸性、中性、堿性環境中呈現的顏色不一樣,并引導學生分析現象背后的原理。
[提問升華]
1.如何驗證所倒溶液是酸性的?
2.利用了什么原理?
[學生踴躍回答]可以用pH試紙,或觀察與鐵片、與石灰石的反應情況等等。
[活動并實驗]對比后發現用pH試紙更方便,并引導學生進行檢驗。
[分析第二組實驗]猜測可能是什么溶液?
[學生猜測]有人回答,可能是K2Cr2O7溶液。
[幻燈片]教師肯定并表揚學生后,展示實驗的原理。(可參閱教材第26頁)
[提問升華]
1.如何驗證所倒溶液是堿性的?
2.利用了什么原理?
[學生踴躍回答]可以用pH試紙、FeCl3溶液等檢驗。
[活動并實驗]對比后發現用pH試紙更方便,讓學生做實驗。
[過渡]前兩個實驗我們通過改變生成物的濃度解釋了上述現象,下面我們分析最后一個魔術。
[分析第三組實驗]猜測紅色溶液可能是什么溶液?(提示:兩種溶液混合)
[學生猜測]FeCl3和KSCN的混合溶液。
[幻燈片]肯定學生的回答,強調這是一個典型的實驗現象,并展示實驗的原理。
[提問升華]
1.如何驗證所倒溶液的性質?
2.利用了什么原理?
[學生發言]
可能是加入了FeCl3或KSCN溶液和NaOH溶液。
(內容比較簡單,讓學生分析,并用實驗驗證,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
[過渡]上面的三個魔術,都可以利用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來解釋,下面再看一個實驗。
第四組實驗:向準備好的水中倒入未知溶液(需要學生幫忙),看NO2球顏色的變化。
[學生回答]NO2球中氣體顏色變深了。
[設問1]燒杯中的NO2球為什么那么害羞,臉更紅了呢?從平衡角度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
[學生分析]可能是溫度影響了這個平衡體系。
[幻燈片]展示有關可逆反應,利用平衡移動原理,可猜測到是溫度升高了。
[設問2]如果燒杯中的液體是水,那未知液體可能是什么?(濃硫酸)
[設問3]如果燒杯中的液體是鹽酸,那未知固體可能是什么?(活潑金屬、堿等)
[設問4]燒杯中的NO2球害羞了,同學們能不能鼓勵她大方些呢?
[學生]降低溫度,并列舉一些典型的吸熱反應。
[板書]
一、解釋一些實驗現象(從濃度、溫度角度解釋)
[總結]本節課我們利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了一些現象,進一步熟悉了平衡移動原理。
[知識拓展]幻燈片展示人體內、工業中存在的各種平衡,引導學生認識到現實中還有很多平衡,并能夠把學過的平衡移動原理應用到工業合成氨的生產中,這樣不僅鞏固了所學原理,還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板書]
二、了解人體內的平衡原理
三、了解并指導工業合成氨條件的選擇
[作業]
課后上網查閱我們周圍還有哪些平衡以及它們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化學平衡
——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一、解釋一些實驗現象(從濃度、溫度角度解釋)
二、了解人體內的平衡原理
三、了解并指導工業合成氨條件的選擇
九、教后記
本教案是在我校同課異構活動中的教案,我主動地查詢資料,在查閱過程中突發奇想,設計了本教學方案。不足之處:可能時間緊,沒把學生的猜測設置成具體的方案;考慮到內容的完整性,應補充壓強對平衡的影響的實驗或練習。
(作者單位 山西省汾陽市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