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字作為一種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血液當中,就像音樂之于奧地利、足球之于巴西一樣不可分割。有趣的識字教學不僅是一種通往知識海洋的工具,還能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文化的理解,促進學生良好品格和意志的發展。
關鍵詞:漢字文化;自主學習興趣;識字教學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給我感悟最深的是短短幾年的識字教學。識字教學不僅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使我愛上語文教學。在教學中,我刻意聯系生活,想方設法在“趣”字方面下工夫,最終達到讓學生從小愛上中國傳統文化的目標。
一、漢字文化理趣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說:“語文課程要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彪S著識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突出,他們思維活躍,除了用教師傳授的一系列方法識記漢字外,還會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聯想積極主動地創造許多識記漢字的辦法。在感嘆識記漢字的方法豐富多彩的同時,我總隱隱地感到我們的識字教學少了點科學性、缺少了一份理性。例:
①“聰”:用耳來聽,兩只眼睛來看,用口來說,用心來想,就是聰。其實,“聰”就是一個形聲字,“總”是它的聲旁,和意思無關。
②“煮飯要用水,煮的四點底就表示水?!睂W生不知道煮的四點底也可以表示火,如“熱、煎”,還可以表示尾巴,如“熊、燕”。
③因為不知道在古代還沒有發明紙的時候,人們是用布巾來畫畫的,不知道古人用刀把物體分為兩半,這兩半合起來就稱為“一副”,所以總會出現“一副畫”、“一幅手套”的錯誤。
學生就是學生,我們要豐富自己的知識,在識字教學中把這些想當然的想法給糾正過來,使我們的識字教學不再有“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之憾。
二、自主學習興趣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兒童的精神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彼宰灾鲗W習是適合孩子需要的學習方法。它在識字教學中尤其適用。
以前,在課堂上,教師總是對每個字的音、形、義的重點、難點進行細致透徹地分析講解。學生好像也在認真地讀啊,聽啊,但他們學得毫無生機,甚至還厭煩。教師出力不討好。怎么辦?相信學生!讓他們自己學,會的帶不會的,全會的就不教了。試一試,效果果然大不相同,學生的小臉露出專注的神情,讀生字的聲音都大了很多?,F在,每節語文課我都變著花樣讓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比如讓學生做“小老師”,說說已經認識了哪個字,并將知道的有關這個字的知識介紹給大家。
識字教學不僅僅只是把教科書上規定的生字教給學生。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他們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后會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并會用更高漲的熱情,更積極的方式再去“探索新知”。這也是賞識教育的真正內涵。
三、大背景中樂趣多
“大語文”觀是我們已經認同的教育思想,人們大都把它和閱讀教學聯系起來。其實識字教學也不例外,也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
1.生活中識字,識字的良好渠道
課標中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識字積累讓學生自主識字。因此,在平時的識字教學中,我們要非常注重培養學生聯系生活主動識字的習慣,使學生樂于識字,樂于交流自己的成果,充分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展示的舞臺。
2.課外閱讀,識字的提升通道
引導學生自學課外讀物,能有效達到鞏固課內識字和增識漢字的目的,這是因為課內要求掌握的漢字,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可增加復現率。而且在課內培養了的良好的讀書習慣,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可以運用,并嘗試使用工具書,與人合作等方法,做到邊讀書邊識字。
低年級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老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
(1)可以從課堂延伸到課外。例如,學習了《要下雨了》一課后,讓學生去收集一些氣象諺語、俗語,張貼在知識角里??傊?,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讀物、收集各種與課文相關的課外知識,鼓勵他們去更多地了解相關知識,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2)上好閱讀課,充分運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學會閱讀。低年級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看書,只是看看畫面,不讀文字,收效不大。因此,閱讀課上,每拿到一篇課外讀物,先要讓學生獨立試著讀順讀通,遇到不認識或不懂的字詞,可以請教老師、同學,也可以查字典解決。再讓學生交流一下讀后的收獲。這樣,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學生不是孤立地讀書,這有利于幫助他們克服閱讀障礙,培養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當學生興致勃勃地收集著生活中的識字教材,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外閱讀中時,你一定會驚喜地發現放入大背景中的識字教學不僅變得容易了,而且充滿了無窮的樂趣!
識字是一個人文化素質提高的第一步,我們應該以全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努力改變以往機械單一的識字教學模式,讓我們的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識字教學活動中,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真正地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作者單位 云南省宣威市落水鎮明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