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多種方法、多種渠道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從而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閱讀;興趣;感悟
長期以來,閱讀教學都以其地位的特殊性占據著語文教學的一片天空,如何通過有限的課堂教會學生閱讀,一直是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思考和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現以我在閱讀教學中的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營造活躍氣氛,培養閱讀興趣
應該怎樣讓學生成為閱讀“樂之者”?首先應該在閱讀教學中努力創造教學情景,在活躍課堂氣氛這一環節上下工夫。“活躍”的表現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學生在教師指導啟發下“思”和“言”的活躍。為此,備課時就要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的差異,設計一些難易程度不一,詳略要求有別的問題;在課堂上,則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語文能力,把握機會及時進行激發和啟示,創造條件為學生的“思”和“言”提供機會,使他們產生“言”的欲望,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師的語言必須具有啟發性、音樂性。啟發性的語言能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索,能誘發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教師的語言也應該像音樂一樣,語調要抑揚頓挫,節奏要有變化,忌平淡乏味。
二、構建溝通橋梁,引導文本閱讀
教師如何能扮演好“橋”的角色呢?首先,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這一點我認為應從減輕學生閱讀時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感悟上入手,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教材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其次,我們要設計好教材這個誘餌,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發現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而且還是藝術,是思想的結晶,要讓學生萌發從教材中感受到這些東西的欲望。最后,我們在教學中重點教給學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獲取知識。
三、開拓閱讀視野,創造閱讀環境
教材的內容是有限的,課堂的教學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識是無限的,隨著科學文化的發展,學生光學會課本內容是不行的,也是不夠的,在語文教學上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發展課外閱讀,開拓閱讀視野。
語文教師要做好打開學生閱讀視野大門的鑰匙,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讓學生從課堂學習走向課外學習。怎樣才能做好開拓學生閱讀視野的鑰匙呢?1.培養閱讀興趣,要給學生閱讀自由。2.做好閱讀指導,如怎樣選書、怎樣看書等都要做認真指導。3.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每天定時閱讀的習慣、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在閱讀中提問題的習慣等。
四、培養人文精神,提升閱讀感悟
人文精神不能靠強行說教傳給學生,這樣做會適得其反,人文精神傳輸重在熏陶、感染。
教師要做好藝術感染的天使,要在下列幾方面加強修養。首先是情感上要豐富而真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風度。言的風度即指教師的語言要有感染力,這主要包括語言的運用和表達要有藝術性。行有風度的主要一點就是用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學生,做學生行為的表率。最后語文教師要有較高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發現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導其感受、創造美。
雖然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興趣并非朝夕之間便可達到的,但只要我們能正視學生的實際,積極探索閱讀教學途徑,努力發掘有利因素,重視培養、激發學生對文化課的學習興趣,必可喚起學生的求知欲,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市浦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