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批判地繼承和發揚傳統師德,與時俱進,以自己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來教育和影響學生,才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因此,我在以下這幾個方面作了初步的嘗試。
一、博學知新
為人師者必須勤奮學習,博學知新,不斷充實提高完善自我,而后才能為師。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教師要以創新的精神把自己所學的系統知識傳授給學生,并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提高其道德覺悟,發展其智力,培養其能力,開拓其創造性思維,使其成為國家棟梁之材。誠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學好,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可見,自覺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業務,不斷更新知識,切實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和技能,實為社會主義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這是教師職業的特殊要求,也是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要。
二、以身作則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模范行為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正人”必須先“正己”,只有正己于先,方能正人于后。墨子的“以身戴行”和孟子的“教者必以正”都解釋了為人師者以身作則的極端重要性。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思想品質、作風行為都在影響、熏陶、感染著學生。學生的可塑性極強,他們不僅向書本學習,更向教師學習。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成為他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端品為先”,以身作則。
三、教學相長
傳統師德對師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也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理論。如《禮記·學記》中所講的“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就是說,學生通過學習而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師通過施教而知道自己還有不甚明了之處。學生知不足,就會反省自己,奮發學習;教師知不足,就會自強不息,增益其所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向他人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充實自己。
時間飛逝,無論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不管現實社會多么紛繁,我只鐘情于我的職業,只留戀我的講臺。要在黑板前,在熒幕上,用自己的學識引導學生,譜寫出人生的麗歌,列出理想和事業的公式,解出人生的無理方程,探索自己的人生坐標,才會不枉此生,才會無怨無悔,才會為自己一生的所作所為而自豪。
(作者單位 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里辛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