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學生“早戀”現象日趨普遍化、低齡化、公開化的今天,青春期性教育非常必要,然而學校的有些老師認為此項教育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家長對此更是諱莫如深,羞于啟齒。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一些在青春期性教育方面的教學方法,例如角色扮演法、小組討論法、心理劇演繹法等,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青春期性教育,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心理劇
不久前,本校一位初一女生來進行心理咨詢,說她喜歡上了一位初三的男生……在耐心聽她敘述完她的戀愛故事后,聯想到工作以來和這些學生接觸的心路歷程,我不禁涌起一個挑戰性的想法:不妨闖一闖青春期性教育這個“禁區”。
截至今日,青春期性教育付諸實踐的過程中仍有許多的未知與困惑,阻礙與迷茫,這也告訴我們青春期性教育刻不容緩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一、青春期性教育是中學生的需要、社會的需要
一方面,當代兒童少年由于營養充足,體格發育和性發育明顯早熟,加之開放型社會環境的影響,使其在性意識獨立性及個性特征等方面與過去相比大不相同;另一方面,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客觀上要求年輕人推遲合法婚姻的締結,推遲當父母親的年齡,使其把主要精力放到學習知識和職業技能以及為個人的將來發展打基礎上,從而加大了他們生理上可有性生活的年齡與社會化要求允許他們有性生活的年齡兩者間的時間差距,形成很大的矛盾。
在傳統的學校教育中,雖然學生可以學到各科知識,但他們卻很少得到怎樣生存、如何做人的知識,往往正是這些知識影響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可以說青春期教育是青少年了解和把握自己獲得完整教育的需要,是使社會健康穩定發展的需要。
二、青春期性教育的教學實踐
當我想到了不妨闖一闖青春期性教育這個禁區時,卻仍對如何付諸實際教育教學心存疑慮。那么,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呢?現就本人幾年的教學實踐,小結如下:
1.用謎語的方式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上,我以謎語的形式進行引入,“如果我有一份祝福,要送給兩個人,卻能達到祝福全天下人的效果,你們說這兩個人是誰呢?”答——男人和女人。此種方法可使學生開動腦筋,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另外還引出了課題,關于男人和女人的教育,進而引出青春期性教育的主題。
2.應用角色扮演法,使得學生在體驗中深化理解
青春期少年一些突出的心理特點是具有強烈的成人感,不聽說教、不計后果,因此要教會他們一些生活技能,避免早戀,學會保護自己;但又要注意教育方式,才能使他們主動接受。
我在課堂中使用的角色扮演技術就是讓受影響者在一種特定的或創設的情境中扮演某一角色,使其認清角色的理想模型,了解社會對角色的期望和自己應盡的角色義務,從而有助于他們去控制或改變自己的態度與行為,以達到改善人際關系和提高學習效率等目的。
在課堂上,我運用角色扮演的技術,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其中的一個情境是:小強約小英到他家玩,父母不在,他們先看了電影,后來小強以看郵票為由把小英叫進臥室后關上門。然后讓大家推測接下來可能發生什么情況?對于這樣的情況應該怎樣處理?學生討論后得出一些結論:小英可以不理睬、婉言拒絕(找借口)、帶個朋友去或選擇見面地點;男女生獨處要注意環境、男女生之間應多進行群體交往、學會交往的藝術等。并且在教師的提示下總結出與人交往時所作的決定中,主要有三種情況,即挑釁、果斷和被動,其中第一種情況只考慮自己的感受,不顧別人的感受;第二種情況雙方都考慮到,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和方式;而第三種情況只考慮對方的利益,壓抑自己的需求。可讓學生通過分析,自己做出比較明智的決定。
3.運用趣味游戲,活躍課程氣氛
青少年自然會對異性產生好奇和興趣,同時每一個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對自身的發育變化也有疑惑不解的問題。通過科學的性知識教育,能使中學生正確地認識自身的生理發育,解決由此產生的困惑和疑慮,促進其健康成長。因此,在講解青春期的生理發展特點的內容時,我運用了擊鼓傳花的游戲方式,學生在教室內坐好,其中一人手持一束花,由教師充當擊鼓人,當鼓聲停止時,我就向學生提問剛講過的青春期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如何應對青春期等內容,既有利于回顧和復習學過的內容,又能激發學生的熱情,也提高了學生對課堂的投入程度。
這種從游戲中學習,不是從書上獲得間接經驗的學習,而是從實際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的學習,涉及從經驗中建構知識,而這種知識一旦在學生頭腦中構建起來進入學生擁有的知識網絡,就會進一步升華,使學生產生特定的意識,從而對學生的行為產生影響。實踐證明,用這種方式進行性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用風趣的故事講解要點,引發思考
為了引出異性效應,我給學生講了一個“吃人老虎最可愛”的故事。話說一個老和尚在古廟中收養了一個棄嬰,準備讓他繼承衣缽。小和尚與老和尚相依為命,小和尚到了15歲還沒有下過山。有一次,老和尚帶他下山化齋,他看到一個姑娘,很好奇,問老和尚:“此為何物?”老和尚怕他動了凡心,就說:“此為老虎,愛吃人!”老和尚又帶小和尚見了許多前所未見的東西。回到山上,老和尚問他:“今天你所見之物,何為最愛?”小和尚不假思索地回答:“吃人之虎最可愛!”
在學生津津有味聽故事之時,我提出了問題:為什么小和尚說“吃人之虎最可愛”呢?學生在思考并討論后,教師緊接著拋出:這就是“異性效應”。
接下來我又給學生講了這樣的例子:
某班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孩子你爭我搶,狼吞虎咽,一桌菜很快就吃個精光。女孩子在嬉笑打鬧中,把一桌菜也很快地報銷了,杯盤狼藉。
第二次男女合席,情景大為改觀,男孩子你謙我讓,大有君子之風度,女孩子溫文爾雅,大有淑女之風范。
這則故事也闡釋了“異性效應”,面對女孩子,男孩往往會積極表現自己,表現優異,談吐文明禮貌,舉止瀟灑自如,服飾整潔大方,具有豁達的胸懷和男子漢的氣質,一個理想的男子形象應是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玉樹臨風、學富五車。同樣地,女孩子也不知不覺地對自己提出了要求,舉止優美大方,待人溫文爾雅,言談風趣,富有修養。
這種故事教學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啟發學生思考或直接從故事中悟到蘊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識技術等。是一種深入淺出、化繁為簡、寓教于樂、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
5.參與小組討論,激揚百家智慧
所謂“討論法”就是指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成員圍繞某一個理論或實際問題各抒己見,展開辯論,相互學習,以求得正確認識的教學方法。針對他們共同關注的問題,聯系自身經驗,深入討論,在頭腦風暴中獲得更多火花,深化對一些問題的感受、體驗,進而在深刻的體驗中提高對一些問題的認識,轉變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
如在課堂上應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分析下列四個劇情,你覺得男女生這樣交往適當嗎?并請學生討論歸納異性交往的準則。
(1)劇情一:課堂上,一位男同學向旁邊的女同學求教,女同學給予講解。
(2)劇情二:為了討論班上的活動安排,班長(男)請文娛委員(女)傍晚到湖邊進行討論。
(3)劇情三:全班同學在一起進行郊游活動,兩位男女同學卻總是獨自在一塊活動。
(4)劇情四:一位男同學在路上向一位女同學打招呼,并想跟她談點事,后者感到非常緊張,臉也紅了,手足無措。
在教師介紹完以上四個劇情后,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討論完后按要求把答案提綱寫出來,并貼在黑板上,而且每組依次由組長或一名代表對本組的結論作簡要的介紹,最后教師進行補充、總結和評價。
學習過程中可以總結出的異性交往準則可能包括以下幾點:
(1)男女交往是正常的,是青春期性心理發展之必然,因此無須緊張、害怕。
(2)對待異性同學要自然,像對待同性同學那樣對待異性同學,像建立同性關系那樣建立異性關系。
(3)與異性同學交往時,要相互尊重、接納、體諒和信任,做到真誠相待。
(4)男女間的交往應該是集體、公開的,應為大多數人所接受,最好不要太過隱蔽、私密。
(5)異性交往時,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要把握好關系的分寸,避免超越正常異性交往的界限。
討論式教學法使得大家在討論中能各抒己見,各種不同的觀點和矛盾能呈現出來,在群體思考的過程中,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通過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互相批評、互相教育、歸納綜合的過程來共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實際運用能力。
6.編、導、演心理劇,理性看愛情
心理咨詢中的心理劇借助舞臺表演的形式,在指導者的引領、支持和幫助之下,使個體重新經歷情緒沖突的體驗;在探索個體的人格特征、人際關系、心理矛盾等過程中,讓個體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嘗試改變自己舊有的行為或學習新的行為,使心理問題得到解決。一般由五個要素構成:導演、導演助理、主角、配角、舞臺。
如,學生演繹求愛情景劇。
(1)舞臺地點是教室,人物有男主角、女主角、旁白,男主角由初二男生趙謙飾演,女主角由初二女生王彩云飾演,旁白由初二女生趙茵彤飾演。導演由張博同學擔任,導演助理由許諾同學擔任。情節是男向女告白,旁白說情景、場景以及人物心理。男主角向女主角多次告白,女堅持拒絕,最后的結局由大家共同猜測。
(2)表演結束后,請在場觀眾從臺詞、表情、動作、連貫性等幾個方面給情景劇打分,每個方面5分為滿分,并給出評分理由。
通過本次求愛情景劇的演繹,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鍛煉,表演水平得到提高,還教會了學生當被告白時如何拒絕,而不至于手足無措,即教會學生藝術性地說“不”。
以上只是我在教學中小小的嘗試和探索,希望起到拋磚引玉之功效。在講課的態度上,教師應真誠、大方,直面學生,是什么就講什么,而不應半遮半掩。青春期性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更依賴教師根據實際把握情況,從而達到影響學生的教學。性道德、性倫理知識教育應該放在不能被忽視的地位,要教育學生有遠大的志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教育青少年應時刻提醒自己要胸懷大志,情趣高尚,否則容易陷入低級趣味和無聊浮躁之中。
參考文獻:
[1]徐霞.對學習青春期教育的幾點看法[J].山東教育科研,1994(2).
[2]王志剛,過保錄.關于加強中學青春期教育的一些思考[J].人口研究,1996(2).
[3]周艷.淺談青春期教育[J].天津教育,2000(12).
[4]相振海.青春期教育之我見[J].當代教育科學,1994(2).
[5]黃仁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方法探討.科教縱橫,2008(12).
[6]章志光.社會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67.
(作者單位 北京市五路居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