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496-01
輸尿管囊腫多為先天性病變,是胚胎期分隔輸尿管與生殖竇之間的隔膜吸收不全,導致輸尿管口狹窄,尿液不暢而形成。近年來其發生率有上升趨勢,針對經超聲檢查診斷輸尿管囊腫1例,并經手術及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現報告如下:
輸尿管囊腫是指輸尿管末端的囊性擴張,其病因多為先天性發育異常,少數系后天原因導致的輸尿管末端狹窄梗阻引起繼發性輸尿管囊腫。在胚胎發育時期,若有生理性輸尿管口狹窄、排尿不暢或受阻、輸尿管內壓增高,可導致輸尿管下端擴張隆起而形成囊腫。輸尿管周圍炎、黏膜膨脹、創傷、水腫等可致輸尿管口狹窄而引起輸尿管囊腫,囊腫壁有一層膀胱粘膜和一層輸尿管粘膜組成,超聲表現為在膀胱三角區出現圓形囊性暗區,囊壁為纖薄中等回聲,有膨大與縮小的節律性改變。隨著輸尿管蠕動,尿液進入囊腫,使囊腫膨大,此時輸尿管口失去正常外形,常呈針孔狀,在輸尿管蠕動間隙,囊內尿液自囊中的狹小出口緩慢流出,囊腫萎縮塌陷。超聲檢查時如囊腫處于萎陷狀態,可因囊腫顯示不清而漏診。從檢查結果中發現,輸尿管囊腫的臨床癥狀、腎積水的程度與輸尿管囊腫的大小無明顯關系;而腎積水的程度則可能與輸尿管囊腫開口的大小有直接的關系。輸尿管囊腫的臨床表現以尿路刺激癥狀為常見,多是由于囊腫刺激膀胱粘膜而引起。囊腫可使排尿受阻致輸尿管、腎積水,引起患者腰腹部不適等癥狀。輸尿管囊腫多并存腎積水、囊腫內結石及其它腎臟畸形,因此囊腫一經確診后應進一步探測輸尿管及腎臟。
經過多次實例,個人認為檢查時應連續0.5min以上,須觀察到輸尿管口噴尿,可防止遺漏萎陷狀態的囊腫。超聲檢查對輸尿管囊腫及其多種并發癥能夠做出明確診斷,可作為本病的首先檢查方法,在診斷過程中要注意與輸尿管脫垂和輸尿管憩室相鑒別。輸尿管脫垂的超聲表現多為膀胱三角單側或雙側輸尿管口處有“等回聲物”突出,表面欠光滑,中間有較深切跡,而不形成囊腫輪廓。輸尿管憩室多發生在輸尿管與膀胱交界處,最明顯的特點是不突入膀胱內,而位于膀胱外并突向輸尿管的一側,臨床上常有排尿不盡或二次排尿現象,超聲檢查顯示膀胱壁呈囊袋狀向外突起的液性暗區,多切面掃查可發現膀胱與憩室的交通口。
參考文獻
[1]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M].第4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11203-11204
[2]楊華麗.超聲診斷輸尿管囊腫的分析[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2,12(3):936
[3]曹海根,王金銳.實用腹部超聲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52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