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日,宣化博物館征集到一件偽蒙疆政府時期蔚縣下平油村農民吳會廷當年使用過的身份證明書,即老百姓所說的“良民證”,本文對這張保存了72年、見證了當年察哈爾省人民遭受日偽欺壓的苦難歷史的身份證明書進行了簡單介紹。
【關鍵詞】偽蒙疆政府;身份證明書;“良民證”;河北宣化
宣化博物館征集到一件偽蒙疆政府時期的身份證明書,即老百姓所說的“良民證”。據捐獻人宣化退休老工人吳培君介紹,這件“良民證”是他的爺爺、蔚縣下平油村農民吳會廷當年使用過的。這是宣化首次發現這一時期的“身份證明書”。
這件身份證明書為紙質,兩頁對折,高9厘米,寬15厘米。正面文字豎排,內容為:
身份證明書 (第七三九四號)
姓名:吳會廷 年齡三十六歲 男
原籍:察南蔚縣
現住所:下平油甲
職業:農
成紀七三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發給官署名印:蔚縣代王城警察署
責任者氏名(左食指紋):郭秉衡
有效期間:一年為限
至成紀七三七年十二月三十日為止
至成紀七三九年十二月三十日為止
蔚縣代王城警察署 郭秉衡(印)
據捐獻者介紹,此身份證明書原有藍色金絲絨封皮,可惜沒能保存下來。此證系當時的日偽政府統一印制,其中編號“七三九四”、姓名“吳會廷”、年齡“三十六”及發證日期、截止時間均為手工填寫,原籍、現住所、發給官署、責任者、有效期為刻章印制。身份證明書的主人吳會廷和妻子吳梁氏的照片分別貼在左上角和右下側。左下側有吳會廷的左、右手食指指紋,旁邊有說明文字“食指如有缺陷使用其他指紋時具明理由”。吳會廷照片上蓋有當時蔚縣縣政府的鋼印及代王城警察署署長郭秉衡的橢圓形印章,另外發給官署及責任者下方蓋有蒙漢兩種文字的方形紅色官印。“有效期間:一年為限,至成紀七三七年十二月三十日為止”被以雙紅線劃除,后邊“至成紀七三九年”及“蔚縣代王城警察署”為后加的戳印(圖一)。據捐獻者吳培君老人回憶,身份證明書使用一年期滿后,村民被迫繳費驗證,延長使用有效期間兩年,拒不驗證者按“通匪”“通共”罪論處。
身份證明書的背面列有“注意事項”十條(圖二):
一、本證明書須隨時攜帶。
二、不帶本證明書不得旅行域外。
三、本證明書不得貸與他人。
四、當該官吏有要求時應即呈示。
五、本證明書應于期滿十日以前辦理更換手續。
六、因盜難、亡失或污損至有不堪使用情形或以記載事項發生變更時應于十日以內更換或呈請再發。
七、持有本證明書者死亡或行跡不明時應按其戶主、家族、同居人之次序從速報告。
八、改竄、偽造或改造本證明書者按刑法第二百十一條及第二百十二條處罰之。
九、貸與本證明書于他人者處三月以下之徒刑或拘留或二百元以下之罰金。
十、凡未辦本注意事項第一、五、六、七項之手續者處一月以下之拘留或五十元以下之罰金。
此身份證明書持有人吳會廷,蔚縣下平油村人,時年36歲,務農為業,其妻為吳梁氏。發證時間為“成紀七三六年十二月三十日”。“成紀”為當時的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所用的成吉思汗紀年,“成紀七三六年”即1941年。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是侵華日軍于1939年至1945年間在當時的察哈爾省和綏遠省等地(今內蒙古中部)操縱成立的一個傀儡政權,以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的五個盟為核心,另加上察南、晉北兩個偽自治政府。其中偽察南自治政府成立于1937年。
1937年8月27日,日本關東軍攜蒙古軍攻占察哈爾省省會張家口,張家口商會的于品卿投靠日本,成立了張家口治安維持會。9月4日,經過日本關東軍的操縱,在張家口治安維持會的基礎上成立了察南自治政府,以張家口為首府,轄察哈爾省南部的宣化、萬全、懷安、涿鹿、蔚縣、陽原、赤城、龍關、延慶、懷來等10個縣,人口大約200萬。1939年9月,察南自治政府并入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改組為察南政廳。 1943年,察南政廳改為宣化省。
為強化殖民統治,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成立后實行戶口編閭制度,在所占綏遠3盟、察北2盟、察南10縣和晉北13縣全面清查人口。1941年,又將上述地區劃為“高度反共區”“反共特區”“反共第一線”,實施殖民統治,加緊鎮壓殘殺政策,強制轄區內的老百姓辦理身份證明書,即老百姓所說的“良民證”。當時的偽蒙疆政府規定:凡15歲以上,不分男女一律辦證,不僅登記、照相要老百姓自己掏錢,即使行動不便的小腳老太太也必須到縣城去辦證。“良民證”主要被當作進城的通行證,進城時必須向守門的警察呈示。偽警察查得非常嚴,還常常無故扣押百姓的“良民證”,借機敲詐勒索。百姓丟了“良民證”就不敢進城,碰上巡邏隊,往往被當成八路軍抓起來,被打、被關押、被槍斃都是常有的事。
抗戰勝利前夕,在八路軍發起對日寇的最后反攻之際,為了減少邊區百姓無謂的傷亡,八路軍曾秘密動員老百姓上交“良民證”,盡量不要進城,因此老百姓手中的“良民證”大部分已上交。這張保存了72年、見證了當年察哈爾省人民遭受日偽欺壓的苦難歷史的身份證明書能保留下來彌足珍貴,更成為教育國人不忘國恥的有力實物例證。
〔責任編輯: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