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城市是社會發展、人類活動的中心,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環境的變化,城市經濟活動也發生了重要轉變。本文結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時代特征,以低碳經濟的發展為背景。對深圳城市經濟轉型問題展開研究,對當前深圳城市經濟轉型的動力因素及支撐體系展開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深圳向低碳城市經濟轉型的切入點。
[關鍵詞]低碳經濟 城市轉型 產業結構升級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623(2013)04-0055-04
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城市轉型的研究,西方學者從城市社會經濟改良角度提出了許多理想的城市發展模型,如19世紀末由英國社會學家E·霍華德提出的“田園城市”理論;1922年霍華德學派專家L·翁溫提出的“衛星城市”理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關注度增加,城市的環境問題也開始得到重視,城市消費了全球能源的75%,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80%,不少城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以城市為單元開始實踐低碳發展的理念。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特征的經濟發展模式,其核心是新能源的開發和能源利用。把低碳經濟與城市經濟轉型相結合是人類尋求可持續發展途徑的重要研究思路。本文以深圳為例對其進行相關理論與實踐的積極探索。
一、低碳經濟是城市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因素
城市經濟轉型受到多方面動力因素影響,如經濟全球化、低碳經濟、區域整合、信息化、技術創新、交通運輸等。其中,低碳經濟是城市經濟轉型的核心因素。是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政府可以不斷調整政策措施,企業為獲取更多的利潤,可以不斷轉變自己的生產方式,最終推動產業結構和經濟空間布局的轉變,進而推動了城市經濟的轉型。圖1所示的就是各種因素對城市經濟轉型的影響過程。
二、深圳低碳轉型的主要動力因素
低碳經濟的發展可避免城市化進程中的能源浪費和大量的碳排放,有力推動城市經濟結構的轉型。深圳低碳經濟作為主要動力因素的表現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從城市能源消費結構特點來看,深圳地少人多,能源和主要資源依賴外部,這決定了深圳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集約化道路,注重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因此,深圳發展低碳經濟能促使城市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這不僅要求節約能源使用、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而且也要求更加關注其他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更加關注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關注城市中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從產業特點來看,深圳致力于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既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尤其是高端服務業,也要堅持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因此,深圳培育發展低碳經濟能推動城市產業結構升級,加快服務經濟發展,促進低碳經濟與服務經濟的融合。
從人文特點來看,深圳具有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精神,市民受教育程度和基本素質總體上較高,對新事物、新理念的接納程度也較高。深圳倡導和實施家庭低碳消費,綠色出行,形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費習慣,鼓勵企業積極開發和探索可替代、可回收材料,引導企業生產低碳產品,實現生產領域的低碳化、生態化,大力倡導傳統產業的低碳革新文化。因此,深圳培育發展低碳經濟能促使城市社會文化環境理念進一步提升。
三、推動深圳低碳城市轉型的思路——構建四大低碳體系
深圳城市轉型發展需要建立發展低碳經濟的支撐體系,包括四個方面。
(一)資源體系:以低碳能源系統為基礎
低碳能源體系是指城市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處于較低水平,能源生產、運輸和供給體系低碳化。低碳能源體系是城市低碳經濟的支撐系統,與低碳產業體系、低碳基礎設施體系、低碳社會消費體系密不可分,并對其他體系起著支持和保障作用。
深圳發展低碳經濟,需大力發展節能減排技術、新能源技術。節能減排關系到深圳經濟的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重點發展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擴大天然氣、沼氣等清潔能源的利用,大力推廣分布式供能系統,提高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此外,要在確保深圳能源安全的基礎上積極應用能源環保技術,促進化石能源的低碳利用,依托能源環保技術,促進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高效利用。發展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逐步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比例,緩解深圳碳排放壓力,為深圳經濟發展預留碳排放空間。
(二)動力體系:以低碳產業為核心
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方式。是深圳實現低碳發展的核心內容。應對氣候變化,減緩碳排放增長,核心的對策就是要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包含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發展戰略性低碳新型產業,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根據深圳的產業方向和比較優勢,構建低碳的產業體系包括兩個層面。首先,要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其次,要大力發展有利于降低能耗、減少排放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為促進深圳乃至全國低碳發展提供裝備、技術和服務支撐。目前,在深圳的產業版圖中,高新技術、金融、物流和文化四大產業比重超過60%,現代產業體系日臻完善。要進一步推進產業升級,淘汰落后工藝、技術,促進新能源、互聯網、生物、新材料和文化產業等新興戰略產業快速發展。
(三)社會體系:低碳理念的生活方式
深圳發展低碳經濟的主體包括政府、城市、企業和居民。政府應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加強低碳發展的宣傳,培育低碳發展意識。踐行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引導市民逐步加深對節能減排、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等相關知識的了解。逐步形成主動節約資源和能源、減少消耗和排放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習慣。
(四)評價體系:建立深圳發展低碳經濟的評價指標體系
深圳發展低碳經濟必須建立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反映低碳經濟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深圳低碳經濟評價指標應包括碳交易、碳排放、低碳產出等。不僅要關注碳排放總量,還要關注單位GDP的碳排放。分層次建立低碳生態城市指標體系,形成對深圳建設低碳生態示范城市這一總體目標的層層分解,具體包括四個層次:(1)總指標,可對應深圳市規劃和國土委編制的《深圳建設國家低碳生態示范市規劃綱要》中的總目標。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地制定總指標。(2)支撐系統子層,對應深圳低碳生態示范市建設的各項分目標,可以建立不同的子系統。(3)路徑層,為達到各分項目標的路徑選擇。(4)指標層,為約束路徑的具體因子,可作為評價考核的各項量化指數。
四、深圳低碳轉型的切入點
2010年1月,國家住建部和深圳市政府簽訂了《關于共建國家低碳生態示范市合作框架協議》,深圳正式成為全國第一個部市共建的國家低碳生態示范市,重點探索在城市發展轉型和南方氣候條件下的低碳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模式。本文基于深圳的城市發展特點,推出率先啟動低碳經濟轉型的切入點。
(一)低碳實踐區:以現代服務業、物流業為主導的區域
前海中心區、蛇口工業區和光明、坪山新區這三大低碳實踐區,既各具特色,又有較大空間,有利于綜合而系統地推進低碳理念、低碳技術、低碳產業在區域內的全方位發展。
1 前海中心區
前海合作區從地理位置看來,不僅位于整個珠三角灣區的核心位置,而且還處在對于構建珠三角國際大都市圈具有至關重要作用的“香港——深圳——廣州”核心位置之上。其功能定位為:深港合作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區、現代服務業聚集區、結構調整引領區,它可發展成為深圳主要的大規模綜合性產業區、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物流服務中心。前海中心區要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帶和重點產業園區的生活配套,促進居住、就業的平衡,減少大規模、長距離的通勤出行。因此在前海中心實踐區推進低碳發展。可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以低碳能源和低碳交通為突破口,帶動低碳產業發展和產業低碳化發展,使重裝備產業更輕,產業鏈更綠,物流業更凈。
2 蛇口工業區
城市更新改造是深圳重要的城市規劃方向。要從建設低碳城市的總體戰略目標出發,科學梳理蛇口舊工業區的城市發展與產業轉型、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先進技術與基礎條件之間的有機聯系,從功能、空間、形態、交通、基礎設施等角度全面開展規劃研究工作,制定實施方案,為蛇口低碳經濟發展、低碳城市建設,提供客觀、全面的科學依據,最終將蛇口建設成為深圳市、廣東省和國家低碳城區建設的先進示范區,生活舒適、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的宜居宜業城區。
3 光明、坪山新區
光明、坪山兩個新區是深圳的新型功能區。新區的定位為科學發展示范區,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區,深圳未來新的經濟增長區。在光明新區可重點推動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綠色照明、低沖擊開發模式的規劃和建設。坪山新區可以引進項目規模大,低污染、低能耗,具有高附加值,高投資密度。高技術含量的企業和項目,以“動感綠都”行動為重點,提高對資源的再生利用,重點建設低碳試點小區、低碳社區、中心區低碳生態體系、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示范項目。
(二)對城市低碳化的改造方向
1 城市交通低碳化改造
貫徹“推動低碳出行、倡導零碳出行、鼓勵減碳出行”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制定機動車二氧化碳排放標準,轉變機動車類型結構,積極推廣交通新科技及新能源應用,包括開發利用智能交通系統,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等。另一方面用征收機動車碳稅等方式,通過價格信號和低碳信號引導企業生產和機動車市場結構改良和優化。還可加大推進綠色道路規劃建設,在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開展自行車公共租賃服務,在改造和新建道路中推廣應用綠色材料。
2 城市建筑低碳化改造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和設備制造、施工建筑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石化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中幾乎占了50%,這一比例遠遠高于運輸和工業領域。因此要重視低碳建筑的技術開發,從規劃設計階段就貫徹綠色建筑理念,積極推行本土適宜技術,加強節能設計標準執行情況檢查,確保新建建筑100%執行建筑節能標準;以政府機關及大型公共建筑為重點,提倡綠色施工,推進建筑工業化,全方位推進綠色建筑示范工程。
3 城市廢棄物低碳化改造
城市廢棄物處置包括垃圾處理和廢水處理,相關部門可直接在垃圾填埋場封存收集填埋氣再凈化、清洗、加壓、導入城市天然氣管線內,供市民循環再利用。城市工業、商業和生活廢水亦可循環再利用,起到節約水資源和收集二次資源的雙重功效。污水處理后的污泥處理也是城市廢棄物低碳減排的重要方向,可以與生物堆肥與土地利用相結合。從源頭減排、分類收集、無害處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入手,實現固體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發展目標。
本文探討了城市經濟轉型的基本內涵,并嘗試構建了低碳經濟作為需求動力因素對城市經濟轉型影響的一般化理論框架,將公認的經濟轉型動力以及對中心城市影響較為顯著的區域整合納入城市經濟轉型。在發展低碳經濟的競爭中,通過大力培育、發展深圳經濟內涵中的綠色、低碳要素,來提升深圳經濟的質量。擴大深圳經濟的規模;促進深圳低碳經濟的規制建設和低碳化生態城市建設。